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析《后西游记》中的“假和尚”形象

时间:2019-01-05 10:11来源:毕业论文
《后西游记》以巧妙、犀利的笔法塑造了“假和尚”的形象系列,仔细分析下,我们发现此类形象实乃作者有意为之,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并且,在于相关形象的对比之后,我们也揭

[摘 要]:《后西游记》以巧妙、犀利的笔法塑造了“假和尚”的形象系列,仔细分析下,我们发现此类形象实乃作者有意为之,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并且,在于相关形象的对比之后,我们也揭示了暗含其后的对释之差与儒之短、经世之学兴起、假、空的主旨的揭示等深刻意义。以此展现《后西游记》所包含的巨大价值。32237
[毕业论文关键词]:《后西游记》 假和尚  思想主旨
《后西游记》与明代真复居士的《续西游记》、明代董说的《西游补》一起被称为《西游记》的三大续书,是同为神魔题材的《西游记》续书中影响较大的一部,其创作年代大致为明末清初,作者不详,但小说有题“天花才子评点”。[1]小说的内容主要写了:自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之后,花果山上的灵石有蹦出一个小石猴,自称孙小圣,并且其无师自通,悟中领会法术,得其“先祖”孙悟空的各种本领以及打杀妖魔的金箍棒。于此之时,及小说中唐宪宗朝时,唐玄藏取来的圣经被世人“误读”、“解了差,坠入邪魔”。上至高僧、皇室,下至小沙弥、百姓都崇尚“以祸福果宝,聚敛施财”。对这种现象,唐玄藏在亲身经历后,禀报如来,与孙悟空一起到大唐国显灵,封了真经,让全国无经可讲,并建议选取意志坚定之人重走西行之路,重新求取真经。于是,就有了“大颠僧承恩求解”,并在西行路上先后收了孙小圣、猪八戒的遗腹子猪一戒和沙悟净的徒弟小沙弥为徒,师徒四人一起西行,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五载,重求真经。《后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虽然不能媲美前者《西游记》,并且其在故事结构、小说布局等方面都有效仿《西游记》的痕迹。[2]但是,正如《菽园赘谈》中所说:“《后西游记》虽不能比美于前,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1,又有张冥飞《古今小说评林》中讲到:“《后西游记》大有作意,其布局较《西游记》为谨严。”2因此其也有诸多可取之处,有研究的价值。[3]目前对《后西游记》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思想艺术价值、文化批判以及同为续书的研究,对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有着共性的同类型的形象系列缺少研究的关注。并且,笔者发现,在书中有着一类“假和尚”形象。这一类的人物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同中也存有明显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往往也掩盖不了人物之间存有的共性,因此本文指在对这类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阐释此类形象的两个类别,并在与“真和尚”、儒家、道家等其它形象进行比较后探讨此类形象背后的思想价值、文化意义、社会形态等。
一、“假和尚”形象系列
和尚是从梵文中翻译而来,本应是表达尊称的意思、只当具有一定资历、学识渊博并且堪为人师时才能称为和尚。但后世随着习俗的发展这个称呼也逐渐用于对一般出家人称呼,并且只限于男性。但和尚本应为僧众,和尚也就指出家人,即是人又何来真假之分?在这里,本文的“假和尚”实际上是要表达:“和尚”这个名与实的真假之分。“和尚”之名则指这一对众多出家人的称呼,这些人有着共同的并且明显的特征:寺庙修行之人、光头、身穿僧袍、素食素餐、将唱经文等。而“和尚”之实则指通过参读佛家经典、领悟释家奥义的有一定“道行”、有资格并且堪为人师的出家人。[4]本文的真假实指名与实的关系。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自第五回开始,生有法师、大颠等一系列的凡人僧众陆续出现,而在堪称为凡人和尚系列的形象里却有着明显分化:一类有如大颠等人,其和尚之名与和尚之实是完全相称的。而另一类则如生有法师等人,其和尚之名与和尚之实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另外,还有一些处于反面的妖魔,其虽不能算作和尚,但当涉及一些佛家理念、思想时却也有着“和尚之实”,在这里我们把这一类形象也算到第二类。而本文的重点也在阐释第二类中的“假和尚”,并以此为出发点论及背后存在的思想等内容。根据分析综合,书中的“假和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浅析《后西游记》中的“假和尚”形象: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87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