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浅析《后西游记》中的“假和尚”形象(2)

时间:2019-01-05 10:11来源:毕业论文
(一)有和尚之名,无和尚之实 所谓有和尚之名,无和尚之实就是指书中顶着和尚之名却在行为举止上完全违背佛教宗旨的一些形象。这一类形象的主要


(一)有和尚之名,无和尚之实
所谓“有和尚之名,无和尚之实“就是指书中顶着和尚之名却在行为举止上完全违背佛教宗旨的一些形象。这一类形象的主要是唐玄奘与孙悟空在大唐国经历过的以及与大颠相对立的那些僧人。如:讳无中的生有法师、点石法师、自利和尚、慧眼、聪耳等。这类人物有着共同的特点:曲解或歪解真经、宣扬立即道义、广受恩宠并以此为炫耀的本钱,虽然张口闭口都是道义,但实际则为蛊惑众人、骗取崇信布施的手段。虽诵经,实则不懂真经之妙;虽传道,实则不明大道之旨;虽受宠,实则假借佛家之信。此类形象有如封建科举制度下的孔乙己之流,满口的之乎者也、孔孟之言,却实实在在不明所以、不知所言、更不知所为。而在细分之下,此类形象又可分为两小类:
1、高僧名师,欺上骗下
所谓的高僧名师指的是书中所述的生有法师、自利和尚、点石法师等人。他们有的是大唐国里的名人、广受爱戴、恩宠,言行举止都为大家所崇信,更是门徒遍国、声名显赫;有的则是释家得到高僧,位列佛界、自得一方净土、为世人仰羡。而就是这样的高僧名师却有着不为世人所知的另一面,而这一面不仅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违背“和尚之实”,入流“假和尚”行列的主要原因。他们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
(1)自夸自饰、欺上瞒主为得势
在佛门中,所谓高僧往往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为对佛门比丘之尊称。有名的为佛门四大高僧:玄奘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真谛三藏法师、不空三藏法师。即使是在凡夫俗子眼中,高僧也往往得加上“得道”二字。然得道究竟何解?道又为何?道又如何领悟?这些对一般人来说就难以弄明白,这也就给了一些所谓高僧“得道”的机会。这里的道往往是欺瞒之道、不实之道、妄解之道。其中最为代表的要数生有法师,看其出场描写:“751根朗朗,未必无尘……香花灯烛迎来,俨然尊者;宝盖幢幡送上,果然法师。”看齐貌,“未必无尘”;看其行,“俨然尊者”、“果然法师”。这里的“未必”、“俨然”、“果然”三词用的极佳,细品之下,不禁让人暗赞作者用笔之犀利、造句之奇巧、用意之神妙。尘,乃指凡尘,代表世俗欲望;无尘,则指没有世俗、忘却红尘欲望。所谓 “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3因此,无尘即指心中无尘、也指生活无尘、朴素、淡然。出入无尘,乃佛家之旨、亦是其深远之追求。生有法师,书中借知客口说他“传的是陈玄奘第751代衣钵,求来的三藏真经无一不通。”这样的高僧必然道法高妙,深得佛家之旨意。然而,作者却在这里巧妙用了“未必”二字。何为“未必”,不一定、可能的意思。在这里就是说生有法师不一定无尘、可能“有尘”。分析之下不仅让人感叹作者用字之妙。再看“俨然”、“果然”二词。俨然,形容特别的像、简直就是某物;果然,虽可表示却是如此、与事实相符,但也有表示假设的意思。这里的原文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为:生有法师,简直就是尊者;生有法师,好像真是法师。思虑至此,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简直就是,但还不是;好像真是,也算不上是。多方巧释,更加突显其“法师”的名头不实、“尊者”称号下的丑态。再看其驳斥大颠之言,直说:“此佛门败类也,陛下不可听信。”不敢想这是所谓高僧面对别人质疑的态度。接着,生有法师为使唐宪宗信服更是“引经据典” 浅析《后西游记》中的“假和尚”形象(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87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