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今文学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07-14 21:27来源:毕业论文
学科的发展在于其累积性的特点,这提醒我们在开始某一课题研究之前需要对既有文献和研究进行回顾和整理,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厘清思路、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核心观点,

学科的发展在于其累积性的特点,这提醒我们在开始某一课题研究之前需要对既有文献和研究进行回顾和整理,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厘清思路、产生自己的思想和核心观点,同时可立为相应依据。有关本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考察、研究文献的梳理并确立为依据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开展。52383

(一)有关“今文学派”研究的梳理

鉴于今文学派的历史悠久性和特殊性,作为本论题首要研究对象的今文学派,首先需对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由于本课题写作的需要,有关今文学派的研究文献梳理需从以下两块内容进行回顾。

首先,对今文学派整体的把握和总结梳理。基于文献搜索,国内学者曾艳、曾庆硕的《略论汉代今文经学的发展演变》 一文就今文学派的产生与衰落及其原因和衰落初步进行了阐述分析;又如胡煦的《今古文经学发展异同研究》 、张岱年的《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等作品均对今文学派有具体的论述,对比古今文学派从侧面进行研究。苏红燕的博士论文《东汉经学传授与特点述论》 细述了汉代经学研究的广泛内容、特质及今古文的历史论争。另外金鑫的《汉代今古文经学争论概述》 、张军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历史论争》 、吴从祥的《论汉代今古文之争对汉代今文经学的影响》 等作品亦对今文学派历史概况有所涉及。这些文章都是了解和总结今文学派历史谱系的重要文献,作为本论题展开的基础,意义较大。虽然今文学派历史沿革存在间断性,但作为历史悠久的儒家的一支,古今学术界并不缺乏对其在经学领域的研究,在卷帙浩繁的文献中窥得些许便能对本论题大有裨益。

其次,定位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晚清今文学派研究。自西汉董仲舒手中发扬光大的今文经学,至于东汉被以刘歆为代表的古文学派所逐渐取代乃至湮没,却在千年之后的清代兴起直至晚清的高潮,可以说作为今文经学复兴及历史最后进程的晚清今文学派,是应时代变迁而兴起的,虽然在当时被斥为学术“异端”,但后世研究评论则较为公允。论文网

教授黄开国《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清代今文经学的开端、发展、价值及历史影响,建构了清代今文经学的框架,暗示了晚清今文学派援引其中内容进行变革所带来狂风暴雨般的影响,在宏观上对其做出了客观的历史认识和评价。外国学者艾尔曼在他的《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 书中,深入分析了晚清常州今文学派产生、兴盛的思想的“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认为18世纪的今文运动深深植根于区域性的社会生活之中;在他的另一篇论文《早期现代还是晚期帝国的考据学——18 世纪中国经学的危机》 中也提到了传统经学在随着社会环境的改易而转变的。此外,学者汤志钧的《从庄、刘到龚、魏:晚清启蒙思想生发之轨迹》 和李军的《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 论文中对清代今文经学作了概括性的陈述和探究。而董铁松的《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历史作用》 一文在历史评论上较为公正全面。还有很多相关文献涉及到清代今文学派的产生与演变的研究,此处不再详陈。

综上,由于本论题关注的焦点在于晚清今文学派的社会学思想研究,对于上述文献的收集和梳理,仅是为了了解今文学派这一概念和发展概况,以及考察其内在特质,从学术与时势互动的关系看,对这些资料的整理,无疑对本论题重心的论述大有助益。

(二)对晚清今文学派社会学思想的研究 今文学派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562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