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隐性采访的合理化使用(2)

时间:2020-06-05 19:59来源:毕业论文
一、隐性采访的概述 本文主要从隐性采访的概述入手,对其合理化使用进行研究,下面笔者将根据文献 综述 对隐性采访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全面总结。 (

一、隐性采访的概述

本文主要从隐性采访的概述入手,对其合理化使用进行研究,下面笔者将根据文献综述对隐性采访的定义和分类进行全面总结。

(一)隐性采访的定义

当今,新闻界对隐性采访的概念有不同见解。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所著的《新闻采访学》中,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隐性采访,又叫做‘秘密采访’和‘暗访’,是记者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和隐藏真正的采访意图的一种采访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在《新闻小词典》中指出:“隐性采访是采访者不将真实身份告诉采访对象,或者虽表明真实身份但不明确采访意图的采访方式。” 

在《新闻学大词典》中,甘惜分认为:“隐性采访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者采访目的而展开的采访。” 

在顾理平主编的《隐性采访论》中,他对隐性采访的理解是:“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影机、录音机或者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办法。” 

可知,虽然学者们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隐性采访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它只适用于显性采访达不到目的、无法获知真实信息的采访情况。

(二)隐性采访的分类

依照现实情况来看,隐性采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采访方式:

首先,从记者参与新闻事件的程度分为观察式隐性采访和参与式隐性采访。前者是指记者只是观察者,没有介入事件本身;后者则是记者隐藏甚至改变身份,运用精良的设备器材偷拍偷录新闻事件,带有主动性。

其次,从记者参与新闻事件的方法和手段分为观察式隐性采访、体验式隐性采访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诱导式隐性采访和“偷窃式”隐性采访。观察式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以观察者的身份拍摄、记录新闻,但较为少见。体验式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不透露身份和目的,作为“体验对象”亲自参与某新闻事件和活动,并记录一切情况,属于“被动的欺骗”。诱导式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瞒、伪造或改变身份,使得被采访者对此身份深信不疑,诱导被采访者说出对其不利的言行,从而揭露新闻事件的真实黑幕,是一种“主动式欺骗”。“偷窃式”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搜集素材,使用一些不道德、不为大众所接受的方法。

最后,从记者参与新闻事件的形式分为传统形式介入式隐性采访、非传统形式介入式隐性采访。非传统形式介入式隐性采访运用电话、电子邮件访问,记者与受访者没有正面接触,而在非传统形式介入式隐性采访中,采访者的目的和意图都会有所隐瞒。

二、隐性采访存在的必要性

在公众的认识中,隐性采访肆无忌惮地偷窥人们的隐私,采用这种手段的记者更是似洪水猛兽般的存在,其实不然,如果记者正确使用隐性采访,公民积极配合,隐性采访就会成为打击社会非正义势力的一把利剑,它的出现具有其必要性,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显性采访的补充

隐性采访打破显现采访环境的封锁性和事实自身的隐蔽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使受众有设身处地的体验,用特殊的方法表现新闻的真实性,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得到了媒体的普遍运用。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民众精神需求增长、媒体行业竞争压力大的问题越发突显,新闻工作者身上的担子日益加重,如何挖掘新闻和挖掘怎样的新闻成为他们新的使命,然而一般的采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闻工作者对报道创新的需求,于是隐性采访便应运而生。隐性采访是媒体主动出击,摆脱常规化的采访方式,较为隐蔽和小心的采集新闻信息,可获取比显性采访更多、更具价值的线索,加之我国法律对隐性采访没有明确条文规范,不提倡也不禁止,使媒体自由发挥,并且隐性采访在涉及打假、色情、赌博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显性采访所达不到的高度,需要靠隐性采访才能完好实现,所以说隐性采访是对显性采访的补充。 论隐性采访的合理化使用(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537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