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学的视野下规避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3)

时间:2017-03-16 20:35来源:毕业论文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征 谣言这种社会现象自古至今从未消失过,如今借着网络这一新兴的传播平台,传播更加迅猛和广泛,呈现病毒式的增长。互联网


二、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征
谣言这种社会现象自古至今从未消失过,如今借着网络这一新兴的传播平台,传播更加迅猛和广泛,呈现病毒式的增长。互联网为网络谣言提供了新的生存环境,网络谣言也呈现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传播特征。
(一)传播速度的迅捷性
传统谣言主要是通过人际之间的口头传播,虽然传播也挺快,但是总还要经过一个人说给其他的人听,然后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此传播期间必定会耽搁不少的物理时间。网络媒体相对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从根本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上的信息通常会以惊人的速度在各国、各地区流传开来,坐在电脑前的网民无论是在世界的任何区域都可以阅读信息。网络谣言正是借着网络本身所独具的特性传播的更加快捷广泛。其传播则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突破了传统谣言“一传十、十传百”的流行方式,而是实现了“一传千、千传万”的愈发快速的传播方式。例如,利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可以在几秒的时间内向数千万的网民发送同一则谣言。网络上对信息的转载分享及转发速度之快,使得网络谣言从最初传播到初具规模再到广泛知晓的时间大大缩短。
(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 从一组组数据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迅猛,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重要工具。如此一来,网络谣言所能覆盖的受众面得以拓宽。加之,“在传播形式上,传统谣言多通过人际传播的小道消息或群体传播的大小字报等形式出现,而网络谣言则具有复合传播的特性,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整合起来,以放射状和漩涡状传播为主。” 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了谣言的大范围传播。比如,微博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征使其拥有众多使用者,博主发表微博内容以后被其众多的粉丝多级转发放大,网络谣言随之不断蔓延加速放大至更广泛的人群。
(三)传播内容的伪装性
谣言制作者和传播者为了让人们相信谣言,往往除了采用文字信息外,还配上看似真实可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其传播威力不容小觑。在2012年10月份,出于对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的关切,宁波市民采用了上访和聚集的方式。网上也很快传出相关的虚假消息,其中所传的宁波大学某女生被执法干警打死这则消息最为典型。消息中不仅有煽动性的语言文字,还配有图片。看过此消息的网民无不恼怒于宁波特警的行为。后来经宁波公安人员的查证,对于部分网友上传的“隧道口追悼会”图片中有很多的质疑点。为什么举花圈的两个男子面带微笑,为什么花圈上不写死者名字而是写了“同胞”二字。而诸多疑点进一步印证了此消息纯属谣言。像这类看似有图有真相的谣言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极易迷惑人心,混淆视听。发布者提供的所谓的“证据”更容易取信于人,加之更多的网民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只是停留在文字图片的表面,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谣言散播的力度。
(四)传播过程的变异性
在网络论坛热议、贴吧发帖跟帖、写博文等多种网络参与活动中,网民常常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所传信息进行增删、改造和变形,如此一来,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就发生了变异。一则谣言信息经过反复传播之后,极有可能再次流传到它最初的散布者那里。在此过程中因为谣言增添删减了许多内容,就连发布者也难以辨别出它的最初面貌,于是往往会把它作为新的信息加以接受。例如“秦岭村庄消失”这则网络谣言其初始素材源于网友“西北狼”编造的一则“秦岭山底下出现了一件怪事”的贴文。后来在被转载过程中,添加了许多元素在里面,于是被加工成了后来的“一整条村子没了”“秦岭村庄一夜间全消失”“军队集结进山”等各种说法。因为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这则谣言在散播的过程中严重变异。如今的网络空间中,类似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消息不胜枚举,需要网民提高分辨消息真伪的能力。 传播学的视野下规避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414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