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大学生群体网络流行语传播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1-05-04 16:44来源:毕业论文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密度不断加大,学者们对其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据了解,国际上很早就开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并且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主要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密度不断加大,学者们对其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据了解,国际上很早就开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并且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主要集中在网络语言的语言要素变异、形成原因以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而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始,已出版有关网络语言的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四百余篇。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虽然较国外相对较晚,但也是有所建树,其中关于网络流行语定义界定、构成要素以及词汇构成、语言组成的规范等语言方面的探析是研究的只要方向。66756

由于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群体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心理动因进行概括研究,因此笔者在此仅简单地把学界关于网络流行语传播以及从心理学方面探讨的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原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其他方面的研究不做赘述。

首先在传播方面,刘志杰在其研究著作《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透视》中解释了网络热词传播背后的几方面原因,其中包括了“社会情绪宣泄的需要”、“国家领导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和“网友回避敏感词汇”等等[2]。黄碧云在《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中,在网络流行语概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网络流行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论文网、文化与网民的心理背景,并梳理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阶段和趋势。

其次在原因方面,季安锋在其著作《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中,把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简明扼要地归纳为五个方面,包括“求趣”、“求新求变”、“从众与模仿”、“调侃戏谑”以及“追求自由与宣泄”[3]。另一位学者贺白余在《网络流行词与社会心理关系研究》一文中,通过对语言的心理探析,指出近几年青年群体焦虑、迷茫和郁闷的心理状态,并且指出了在社会发展与转型这一阶段的青年心理[4]。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1-16:http://baike.baidu。com/view/42572.htm?fr=aladdin

[2]  刘志杰.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透视[J].新闻世界,2009(6):22-24

[3]  季安锋.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J].济南大学学报,2009(1):58

[4]  贺白余.网络流行词与社会心理关系研究[J].消费导刊,2007(14):34-36

[5]  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6]  梅艳.“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7):59-62

[7]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自我与本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61-65

[8] [美]尼尔•波兹曼,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8-84

[9] [法]古斯塔夫•勒庞,波洛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02-113

 


大学生群体网络流行语传播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476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