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产业转移模式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20-02-19 13:24来源:毕业论文
(三)关于产业转移效应的文献 日本学者荒山欲行将国内分为发达和落后地区,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建立了三产业两地区的凯恩斯学派国民收入模型,


(三)关于产业转移效应的文献
日本学者荒山欲行将国内分为发达和落后地区,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建立了三产业两地区的凯恩斯学派国民收入模型,根据该模型得出结论:(1)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产业转让并非是在牺牲发达地区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而是发达、落后地区均可能从产业转移中收益;(2)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转让,有提高落后地区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倾向。[13]
卢根鑫认为,国际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就其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而言,主要有五方面:要素转移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提高社会平均资本的有机构成、加速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以上五个方面的固有属性,国际产业转移则阻碍了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要素转移中的固有级差产业结构成长过程中的固有产业级差、就业结构变化中的不平等收入分配、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固有级差、产业转移引起的价值盈余增长的非均衡倾向。[14]
严双建认为,对于产业转出区来说,产业的转出意着该地区就业机会减少,产能的降低,政府税收的减少,资金的流动以及人才的外流等。因此,一般发达地区政府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做出主动转移某些产业的选择。[15]
(四)关于产业转移与政府行为的文献
赵放认为,在我国国内的产业转移过程中,由于强力的极化效应,落后地区并没有劳动力成本和市场的优势,致使我国的产业转移难以进行或者是产业转移直接转向外国市场,以至于极化效应弱化。因而,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创造增长重心承接原增长极的产业转移,从而使产业在国内有效转移。[16] 
 陈蕊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安全角度规范分析政府的角色,并把政府在引导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归纳为五种:规划引导作用,协调平衡作用、政策诱导作用、环境营造作用、适度保护作用。[17]
    易鸣认为,政府为了保证产业及劳动在区际间顺利进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和支持,加强政府宣传、规划指引、典型示范和信息沟通,避免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对政府倡导的产业转移产生误解,减少企业自主决策时的不确定性;加强实操对接和政府支持,特别是在企业明确了拟转移地后,要加强与承接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尽可能帮助企业降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成本,努力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区域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政府资源的竞争性分配,将政策资源配置与产业转移的绩效挂钩,促成良性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18]
参考文献目录
[1] 周春山, 刘毅. 广东省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6):33-41.
[2] 张黎黎, 马文斌. 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J]. 江淮论坛, 2010, (5):23-29.
[3]H. Morgan R. Human Geography: A Welfare Approach by D. M. Smith. Geography, 1977, (4):361.
[4] 乔依德.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评介[J]. 世界经济, 1982, (8):75-77.
[5] 夏禹龙, 刘吉, 冯之浚等. 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83, (2).
[6] 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The International Executive, 1966, 8. DOI:10.1002/tie.5060080409.
[7] 阎建东. 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述评[J]. 南开经济研究, 1994, (1).
[8] 石奇, 张继良. 区际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协调性[J]. 产业经济研究, 2007, (1):38-44. 产业转移模式效应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38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