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烘干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9-06-16 17:01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果我国稻谷每年总产量约4000亿斤,其中,江西、安徽等南方13省总产量3400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85%,收购量超过50亿斤的省份依次为江西、安徽、湖北、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果我国稻谷每年总产量约4000亿斤,其中,江西、安徽等南方13省总产量3400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85%,收购量超过50亿斤的省份依次为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和江苏等省。南方稻谷收购时的水分含量大部分在15%-16%,高于安全水分1%-2%,但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份的晚稻水分较高,达到16%-20%。还有一些从东北水稻产地调到南方的水稻,水分可达到25%。对于水分超过16%的稻谷,过去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晾晒的办法干燥处理。36401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收购市场的全面开放,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近年来一些粮库自行配备了小型稻谷烘干机,以便收购高水分粮后及时烘干并储藏。
稻谷与玉米烘干机的要求不同,保证稻谷的烘后品质,降低稻谷爆腰率、保持大米色泽和口感等非常重要。烘后稻谷品质中,减少爆腰率是一大难题,它直接影响稻谷后续加工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急待开发适合我国南方地区使用的高效连续式稻谷烘干机。
在我国,干燥设备的应用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对玉米干燥的研究起步较晚,过去的十几年中有一些技术成果,并有一些干燥工艺已趋成熟。大多数工业化机型我国都可以制造,基本扭转了干燥设备进口的局面,也涌现出一大批干燥设备制造企业。转筒烘干机的一般结构见图2.1。综合比较国内外的干燥技术水平,主要有以下751中技术:1)横流式谷物干燥技术。2)顺流式谷物干燥技术。3)逆流式谷物干燥技术。4)混流式谷物干燥技术。5)圆筒内循环式谷物干燥技术。6)方形批循环式谷物干燥技术。在我国,横流式、顺流式、逆流式和混流式干燥技术应用较广泛,主要原因是我国烘干规模较小,玉米收获难以形成规模,烘干优势得不到体现,玉米烘干普及程度很低。近年来,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这些干燥技术逐步向电脑控制方向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模拟和仿真,对干燥技术的发展和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适合我国玉米大国国情的需要,推广后两种技术切实必要[3] [4] [5] [6]。论文网
近年来,在国内干燥设备的研究有着比较大的进展。赵巍(2010)对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进行试验研究,该烘干机2000起出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现已推广20余套,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烘干塔体设置预热段,干燥段,缓苏段,热风管道双层保温,排粮间隙分段调整,采用薄层混流的烘干工艺,热交换部件小间距排列,塔体采用标准单元和积木式结构,实现了产品的系列化和标准化。中央储备粮铜川直属库(2010)针对入库的大量玉米提出了移动式组合式就仓干燥系统,经试验,玉米水分干燥充分,保持玉米的原始品质。运行成本与机械烘干相比如KG—73型烘干,节约了70%左右,并且组合式通风干燥是低温干燥,干燥后玉米的品质基本无影响。鲍立伟等(2010)对太阳能谷物干燥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通风干燥原理,利用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对高水分粮堆进行降水试验,并对性能,工艺流程和能耗进行分析,该系统与其他传统系统相比有显著的有点,高品质,成本低,节能好,环保。杨建民(2010)对热传导式搅拌干燥机进行了研究,该机依据搅拌器的结构分为圆筒形,螺旋形,管形,圆盘和捏合式搅拌干燥机。我国烘干设备到九十年代才初具规模,烘干设备的研究主要是根据传统的烘干设备进行结构改造,但是现在我国烘干设备已逐渐向自动控制方向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能源的利用。尽管这样,我国的干燥设备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程度比较低,新能源和精确控制还不能具体实施机械自动化程度低,使得烘干设备规模小,难以想集中干燥,大规模,高水平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很多人已经向着烘干前沿研究,但是根据国情,这些研究只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落实有很大难度。因此,我国的干燥设备水平的提高,首先应着眼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积极创新,向着精确化,自动化水平方向发展。 烘干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348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