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8-07-26 22:29来源:毕业论文
成本粘性的存在性传统的成本性态认为,企业成本变动的幅度与销售量变动的幅度是具有对称性,即销售量上升1%引起企业成本增加1%,销售量下降1%引起企业成本也减少1%。传统成本性态

成本粘性的存在性传统的成本性态认为,企业成本变动的幅度与销售量变动的幅度是具有对称性,即销售量上升1%引起企业成本增加1%,销售量下降1%引起企业成本也减少1%。传统成本性态模型对成本随着当期销售量的机械化变动的描述是以企业生产经营处于理想状态中为前提的,而这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有很多不相符之处。因此,很多研究者开始对传统成本性态理论提出了质疑,例如Anderson et al.(2003)最早提出成本粘性的概念,指企业成本的变动幅度与销售量的变动幅度是不一致的,即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变动存在着一种不对称的非线性变动现象,并通过美国上市公司实证验证了这一现象。他们实证发现,当同期销售额下降1%引起销管费用平均减少0.35%,而当同期销售额上升1%引起销管费用平均却增加0.55%,即表明成本与销售额之间的变动确实存在不对称的非线性变动现象。Weidenmier and Subramaniam(2003)对1997-2000年的美国9592家上市公司的总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了回归分析,其分析结果也同样证实了企业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并表明企业销售量改变的幅度会影响成本粘性的程度。而关于为何存在成本粘性,Banker et al.(2011)提出了三方面的原因:26251
(1)调整成本观。该观点认为企业成本粘性的存在是企业管理层对调整已投入的各种承诺资源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权衡的结果。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是向上调整(即增加)已投入的承诺资源还是向下调整(即降低)已投入的承诺资源,从而导致调整成本的产生。Anderson et al.(2003)对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承诺资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拥有更多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企业比购买更多原材料和劳务的企业呈现出更强的成本粘性特征。Weidenmier and Subramaniam(2003)、Banker and Chen(2006)等学者分别从企业销售量变化程度和劳动力市场特征等方面支持了调整成本观。论文网
  (2)   出的乐观或者悲观态度会决定企业成本粘性是否存在,因为企业管理者乐观或者悲观的预期会导致其采用增加还是减少资源投入来规避未来调整成本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会导致成本随销售量上升和下降的变动幅度不一致,即成本和销售量之间的变动存在着非对称性。Balakrishnan and Gruca(2008)以及Balakrishnan et al.(2014)分别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医院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态度是企业成本粘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在此研究之后,Banker et al.(2010b)通过研究直接考察了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市场预期持乐观和悲观的态度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他们发现,管理层对未来市场预期持乐观态度会强化成本粘性,而管理层对未来市场的悲观预期会弱化成本粘性。早期,国外许多学者如Anderson et al.(2003)和Banker and Chen(2006)等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管理者乐观预期观。
(3)代理问题观。由于企业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现象,代理问题观基于这一现象,认为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使其在不顾公司股东的利益力求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及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和“帝国建造”等机会主义动机导致企业存在成本粘性问题。Dierynck and Renders(2009)从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方面证实了企业成本粘性的存在确实会受到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Chen et al.(2008)和Balakrishnan and Gruca(2008)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的“帝国建造”动机会正向的影响企业成本和销售量之间的非对称的线性变动幅度。
国内对企业成本粘性领域的研究较国外的研究而言,起步较晚并且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孙铮和刘浩(2004)首次对中国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粘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费用粘性,并且比美国上市公司的粘性更强。他们在总结了大量的文献后,对企业存在费用粘性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契约观”、“效率观”与“机会成本观”。孙铮和刘浩(2004)指出“契约观”主要解释了费用单项“刚性”,却不能从整体上给出费用与销售量之间的变动存在着非对称现象合理的解释理由。“效率观”主要解释了不同管理水平的管理者面对宏观经济的变化考虑如何调整企业资源的配置以达到企业费用支出是有效率的这一目标。“机会成本观”主要解释了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面对宏观经济的变化,通过对企业管理层的薪酬和自身所能控制的资源进行调整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风险规避的目标。基于孙铮和刘浩(2004)的研究结果,国内很多学者也进行研究发现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成本粘性现象。孔玉生等(2007)、韩飞和刘益平(2010)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成本粘性行为,并且都证实了企业存在着成本粘性反转性特征。曹晓雪等(2009)则进一步指出,我国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可能是机会主义的原因以及由管理层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盈利预期造成的。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03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