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CA-4类抗肿瘤药物的拼接设计与合成(2)

时间:2020-05-02 11:02来源:毕业论文
14 4实验结果与讨论 15 4.1 合成方法的讨论 15 4.1.1 毛兰素合成的讨论 15 4.1.2 CA-4类的氨基磷酸酯合成的讨论 15 4.1.3 脱Boc反应的讨论 15 4.2 谱图分析 15 4.2.1 [

14

4实验结果与讨论 15

4.1 合成方法的讨论 15

4.1.1 毛兰素合成的讨论 15

4.1.2 CA-4类的氨基磷酸酯合成的讨论 15

4.1.3 脱Boc反应的讨论 15

4.2 谱图分析 15

4.2.1 [(2-甲氧基-5-甲基-((Z)-3,4,5-三甲氧基苯乙烯基)苯氧基)(苯氧基)磷酰]-l-亮氨酸甲酯(编号:5a) 15

4.2.2毛兰素的制备 17

4.2.3 [(2-甲氧基-5-甲基-((Z)-3,4,5-三甲氧基苯乙基)苯氧基)(苯氧基)磷酰]-N-Boc-L-赖氨酸甲酯(编号:6b) 18

4.2.4 [(2-甲氧基-5-甲基-((Z)-3,4,5-三甲氧基苯乙基)苯氧基)(苯氧基)磷酰]-l-赖氨酸甲酯(编号:7b) 20

5总结与展望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1研究背景

1.1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背景

自从上世纪开始,癌症就被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一直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最难治疗的顽固病症之一,全球都在关注与癌症治疗相关的课题。癌症所造成的疾病与诸多因素有关,诸如有害环境、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人体遗传等方面,它是一种因细胞无法控制增长从而转移产生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1]公布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全球新增癌症患者人数约为700万,死亡病例则为500万,再看90年代,患病人数上升至1000万,而死亡人数更是激增到700万。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癌症在全球的危害日趋严重。我国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曾就我国癌症死亡率进行回顾调查,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年均患癌人数约为90万,死亡人数约为70万;而1990至1992年3年的数据显示,两个数据分别增加至160万及130万,且处于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而同样是1990至1992年3年,我国人口抽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城市人口死亡的原因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1.脑血管病;2.癌症;3.呼吸系统疾病。农村居民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别是:1.呼吸系统疾病;2.癌症;3.脑血管病。由此可见,癌症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致死疾病,甚至对于某些城市而言,是第一位的。从1990年到1992年的三年时间中,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一些省市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如果按照年龄相关因素,有占总死亡数21.56%的人是30岁到55岁的中年人。若以性别为考量,癌症高居男性与女性致死病因第二位及第三位。患者的家庭不仅要承受为了治疗癌症而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要承受可能失去亲人的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无法想象的损失。毋庸置疑,有效治疗癌症已经成为目前医药工作者及化学工作者的首要目标,且刻不容缓。

癌症的出现带给了人类无比巨大的健康威胁,不单单是指无法治愈,在患者被检测出了肿瘤开始,对患者的精神就有莫大的考验,往往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因为癌症发病而死,只是在于心里负担的不断重压下把他压垮了。所以人们在心中对于癌症的恐惧感是十分巨大的。

众所周知的,当下我们治疗恶性肿瘤有如下三种常见途径[2]:通过切除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放射进行治疗、通过药物进行化学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外科手术的进步是显著的,肿瘤外科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科技的进步,肿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手术中的事故率与死亡率也逐步降低,肿瘤外科手术的范围因之趋向扩大。然而外科治疗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现象,时间多则两到三年,少则一年半载。一旦复发,只有少数情况可控的患者尚可再次进行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只能等待死亡,这样就显得手术的远期治疗效果很不乐观,“长命百岁”的幸运儿少之又少。但同时近年里,肿瘤放疗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患者生命的延续提供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仍无法获得最终的治愈。放疗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四肢无力,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给接受放疗的患者造成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负担与伤害。 CA-4类抗肿瘤药物的拼接设计与合成(2):http://www.751com.cn/yixue/lunwen_5087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