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中世纪绘画语言特征再认识(2)

时间:2020-10-12 19:43来源:毕业论文
1 中世纪绘画语言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成因 中世纪的艺术家没有继承古希腊罗马接近完备的写实手法,反而采取了另一种表现方式,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政治

1  中世纪绘画语言形成的社会背景与成因

中世纪的艺术家没有继承古希腊罗马接近完备的写实手法,反而采取了另一种表现方式,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政治的原因。民族的大迁徙,日耳曼民族推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本民族文化落后难以与罗马当时的先进文明交融。尽管仍有一些人对古典文化热爱,并致力于恢复古代文化艺术,但民族冲突导致他们的理想破灭。蛮族人对罗马的建筑、神庙、剧场进行大肆的破坏,他们所经之处,必定把所有的东西都劫走,徒留一片废墟和满地的荒凉。恩格斯曾说:“中世纪艺术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起来的。”③所以中世纪的艺术是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发展起来的。不难理解蛮族入侵后大肆破坏原有的文明遗址的行径。当一个文化落后,军事发达的的原始民族,尤其是游牧类的原始民族,侵占强大的文明社会时,他们自身带有的野性与掠夺性致使他们多以摧毁破坏的手段推翻原有的文明,从而建立起新的政治文化体制。国家的建立与稳固需要精神的统治,肉体征服的快感满足不了这些暴虐的侵略者,精神上的统治才是真正的占领。蛮族人竭尽全力的破坏罗马帝国的每一处文明标志,实际上是对罗马帝国存在痕迹的彻底肃清。他们希望通过摧毁原来的文明痕迹,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体制。蛮族人精于制作精美的金属器具并喜爱繁复的装饰图案,他们在图案装饰上的技巧被中世纪的艺术家很好的继承,这也就是为什么中世纪的艺术会表现出介乎于原始与现实的古怪风貌。第二个原因,战争的原因。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各国发展的雏形时期,封建国家间的战争不断,人民流离失所。马斯洛的需求说中将物质温饱需求视为人类的基本需求,然后是安全和爱的需要,最后才是精神文化的满足和自我人格发展的需求。中世纪的人民在战争中饱受苦难,无论是优雅的骑士还是普通的市民,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识丁,绘画在这个时候就扮演起了文字的角色。绘画变成了传递信息的媒介,其功能就是最大化的传递信息量。那么当古希腊罗马注重写实与表现的艺术形式不能适应这种现状时,中世纪的艺术家就发明另一种绘画形式。第三,宗教的原因。这是中世纪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中世纪的艺术属于宗教艺术,宗教利用艺术表现传递信息的媒介性质。开发出新的艺术风格,主张在宗教精神指引下艺术的辅助作用。它的感人之处在于精神力量的传达。无论是继承蛮族的装饰性表现手法,还是以绘画为媒介,传递语言信息。其目的都是为了宗教服务传达教义,宣扬宗教精神。

2  中世纪绘画中的精神感觉

贡布里希曾说,“埃及艺术是画其所知,希腊艺术是画其所见。中世纪艺术是画其所感。”④画其所知,是埃及的艺术严格遵循固有的法则创作。当他们画一位首领时,只需考虑如何完美的刻画该首领的衣饰标志首领的身份地位,就可以了,至于这位首领具体长什么样子是不需要关心的。希腊的艺术特征可以解释为是“画其所见”。希腊艺术家逐渐从古埃及艺术中的法则程式中脱离出来,学会用眼睛观察现世的事物,他们在制作雕像时,通常会找一位模特,请他们摆出理想的动作,然后仔细观察模特的每块肌肉,关节的转折,身体的动态曲线,再经过适当的美化后创作出美轮美奂的雕塑作品。据说米洛的《掷铁饼者》(图1)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米洛先找了一位模特,让他摆出掷铁饼的动作,然后他照着这位模特的动态雕刻出了这件举世瞩目的作品。这件作品,形象逼真动人,被认为是掷铁饼的标准动作,以至于现代许多运动员都试图通过模仿其动作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可见,艺术家还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美化了艺术作品。中世纪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秉持着与前二者的不同观念,他们既没有遵循严格地程式,又不能模仿现实中的人物,艺术家一切的艺术活动,都要围绕宗教的情绪开展。“开始时教会并不重视美术,又为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里的人物画出来。到回后来教会改变了态度,认识到艺术品可以为宗教宣传服务。”⑤绘画在宗教中扮演了文字的角色,艺术家竭尽全力的使画面更加清楚,易于教众的理解。他们的目的是想要教众仅仅通过解读画面就可以理解圣经故事中传达的精神。当这个目的达成后,艺术就止于这里。绘画的文字功能一说始于早期基督教的一场论战。基督教注重精神世界的探索,他们强调神性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家绘制的神像只是人脑臆想的产物,是不可以代替真正的神的。崇拜那些逼真的类于真人的神像,只会亵渎神明。迟柯编著的《西方美术理论文选》中,收录的两篇文章最能体现当时人们对于艺术的态度。圣奥古斯丁从神学观出发反对艺术。他在《忏悔录》中借用理性对话的方式探讨艺术真假的问题。他似乎认为圣像画在宗教教育中是无多大作用的,他说艺术家笔下的圣像画扭曲了真正的教义。信仰是无法用艺术的假象替代的,在《信仰和视觉表现》他阐述了对宗教信仰与视觉表现之间的矛盾。这些理论成为后来的破坏偶像运动的有力依据。与他敌对的一方克雷斯宾在其文章中支持绘制圣像画,但他的论证重点强调文字描述与造型形象的相通之处。圣经的语言是可以翻译成绘画雕塑的供奉圣像并不等于崇拜偶像。他们之间虽然是对立的角度,但论战的焦点不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艺术的功利价值。——艺术能否传达出基督教中神圣感人的精神力量。可见在中世纪,艺术不是一个独立的审美产物,而是宗教的附属品。因此我们在看待中世纪的艺术时 ,也应该力求从宗教的角度感受艺术的各种价值,品鉴宗教的艺术不能单纯的从视觉的角度欣赏。审美是一种心灵活动,因此,在欣赏这种非写实性艺术时,我们应该增加更多的精神感悟。 中世纪绘画语言特征再认识(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6258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