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荞麦多肽研制国内外研究现状(2)

时间:2018-05-15 12:31来源:毕业论文
2 微 生物 发酵法研制荞麦多肽的研究 由于目前国内对于运用微生物来发酵荞麦从而制得多肽的研究尚且缺失,故本文所参考的微生物发酵法研制荞麦多肽


2 微生物发酵法研制荞麦多肽的研究
    由于目前国内对于运用微生物来发酵荞麦从而制得多肽的研究尚且缺失,故本文所参考的微生物发酵法研制荞麦多肽的文献皆取自微生物法研制大豆多肽的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管风波采用黑曲霉3.350发酵大豆粕,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影响发酵主要因素: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培养基浓度,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和上述三因素与大豆多肽含量间函数关系,确定黑曲霉发酵大豆粕产大豆多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2%、pH5.3、大豆粕浓度1.7%。为黑曲霉发酵大豆粕产大豆多肽提供相应工艺参数,有利于提高大豆多肽得率[8]。
    王文娟采用枯草芽孢杆菌1389和黑曲霉3.350发酵豆粕制备大豆多肽,研究了两种制备大豆多肽的途径:豆粕发酵直接制备大豆多肽和豆粕先发酵生产蛋白酶然后再水解豆粕以制备大豆多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索枯草芽孢杆菌1389和黑曲霉3.350混合发酵豆粕,最终确认枯草芽孢杆菌1389发酵液酶解豆粕生产大豆多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豆粕浓度8.1%,最佳pH8.6,酶解温度48.4℃;黑曲霉发酵液酶解豆粕产大豆多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豆粕浓度7.1%,pH4.8,酶解温度47.5℃;混合发酵液酶解豆粕产大豆多肽的最佳条件为:豆粕浓度8.8%,pH为8,酶解温度为48.4℃[9].
李善仁、林新坚、蔡海松、胡开辉、陈济琛5人采用平板培养和混合发酵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发酵豆粕的最佳菌株,得到芽孢杆菌CS27和米曲霉混菌发酵组合,利用正交实验优化该菌组合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芽孢杆菌CS27与米曲霉同时接种,接种比例为2:1,30℃下发酵48h,大豆肽质量分数达23.98%,大豆肽得率为51%,为大豆肽的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10]。
    管风波与宋俊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双菌种混合发酵低温脱脂豆粕制备大豆肽,通过微生物作用对某些苦肽基因进行修饰和重组,使小肽之间、小肽与氨基酸之间发生移接、重排,制得的大豆蛋白活性肽无苦和异,口感好,克服了酶解法产品苦大和口感差等缺点,产品可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11]。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余勃和陆兆新以脱脂豆粕粉为原料,具产蛋白酶能力的微生物为生产菌种进行发酵,通过一种新建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水解度[12]。
王海军等在黑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研究中优化了黑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的培养条件。确定了黑曲霉固态发酵豆粕的培养条件为:当固态物料中含有10%麸皮,9%玉米粉,1%葡萄糖及0.15%K2HPO4和0.01% MgSO4时,在28℃恒温条件下培养48 ~72 h,每隔6h翻料1次,大豆肽含量最高可达6.159 mg/g[13]。
    刘焕明等以豆粕为原料,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态发酵法生产大豆肽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20 g豆粕、1.0 g葡萄糖、0.04 g磷酸氢二钾和14 mL水,接种时间为19 h,接种量为0.8 mL,发酵时间为48 h;并且在此发酵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达23.8 %[14]。
 国外研究现状
Dong .Hoon SHIN  等人通过双向凝胶电泳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甜荞与苦荞的子叶与茎中的功能蛋白质组 。在光照条件及无光照条件下萌发荞麦至7天后 ,分别提取荞麦子叶与茎中的蛋白进行比较 ,发现在光照条件下栽培的甜 荞 ,其子叶中含有25个蛋白点 ,茎中含有27个蛋白点 ,而在无光照条件下栽培 的甜荞子叶中有 27 个蛋白点,茎中只有 11个蛋白点。苦荞在光照条件下子叶中含有23个蛋白点 ,茎中含有29个蛋白点 ,而在无光照条件下子叶中含有28个蛋 白点 ,茎中含有15个蛋白点 。仅从蛋白点数而言 ,光照条件栽培荞麦比无光条件更好[16]。 荞麦多肽研制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1577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