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LFMCW雷达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时间:2018-03-28 16:23来源:毕业论文
连续波雷达这项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但是由于信号处理比较复杂,很难实现收发隔离等,连续波雷达只用于对空中目标进行探测和警戒,应用不是很

连续波雷达这项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但是由于信号处理比较复杂,很难实现收发隔离等,连续波雷达只用于对空中目标进行探测和警戒,应用不是很广泛。一直以来,对LFMCW雷达调频测距的理论问题都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德国联邦大学(Universitistat der Bundeswehr)的W. Knapp、荷兰Technishe Hogeschool Delft的L.P.Lighthart等人进行了近区杂波抑制问题的研究工作[2,3];德国Univ.Erlagen的S.Osterrieder、美国Boeing Aerosp. Corp的P. Jones等人对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动目标显示问题进行了探索[4];八十年代末,国外研究者们试图将线性调频连续波体制与脉冲体制雷达和极化、自适应波束形成、逆合成孔径等技术结合在一起[5]。直到九十年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微波毫米波技术日益成熟,从而使毫米波技术得以用到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中,使得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技术更加完善,特别是在探测、制导和引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322
 LFMCW雷达信号处理国内外研究概况
LFMCW雷达信号处理的方法是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检测,从而定量求出目标的距离和速度信息。早期的LFMCW雷达信号处理方法是从时域上获取目标的信息,然后通过对回波中频的平均频率进行测量从而获取目标的距离信息,这种方法在工程上容易实现而且测量精度较高,但在当时无法满足信号所要求的信噪比所以只能用于简单的目标环境。八十年代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便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从频域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做法是对回波中频信号做FFT运算以得到包含距离信息的频谱,再通过其他方法将目标信息提取出来,这种分析结构被称为“差拍-傅立叶变换”,而且这种结构可以应用到多个运动目标的场合[6,7]。经定量分析表明,对于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差拍-傅立叶变换”结构的接收机是平稳高斯白噪声中点目标回波信号有效段的最佳检测系统[8],本文对动目标雷达信号的处理即采用“差拍-傅立叶变换”方法。 LFMCW雷达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120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