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3)

时间:2017-06-07 09:31来源:毕业论文
(一)传播主体的构成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即网民,他们属于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人。因此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主体,可以从以人


(一)传播主体的构成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即网民,他们属于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人。因此分析网络流行语传播主体,可以从以人口统计学为基础的标准着手,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视角以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来划分。
第一,年龄、学历和职业构成。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10-29岁的为54.3%,30-49的占46%,40-49岁的占12.1%,其他年龄段的所占比为8.9%。从学历上看,高中生、大专生、大学本科及以上三类群体占上网人数的56.1%;从职业上来看,学生群体占全体网民的56.1%,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这些数据表明,10-49岁的网民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其中10-29岁的上网率最高,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居多,他们大多仍是在校学生。
上文中提到,网民就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所以,网民的年龄构成就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的年龄构成:10-29岁的年轻人是主力军,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第二,角色构成。“所谓角色,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地位和身份。”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不同的网民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网民角色有:草根阶层、网络搬运工、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推手。” 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与使用中,也存在着这四种角色构成。
数量庞大的草根阶层是网民群体中的中坚力量,也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主力军,他们的存在使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成为可能。网络搬运工,即从事网络信息转帖和扩散的网民,他们使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网络意见领袖对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影响巨大,网民普遍认为网络中意见领袖的意见是最新鲜和最准确的,所以也会对他们推崇和使用的词语进行模仿和传播。网络推手,一群借助网络平台,对企业产品和客户品牌进行推广的网络策划师。他们往往是一个团队,分工明确,通力配合,能在网络传播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都是他们有意推动的结果。
(二)传播主体的心理动因
传播学中有一个基于受众心理和行为的受众研究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学家E.卡兹在其发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提出了受众对于媒介的需求和使用模式:社会因素一心理因素一媒介期待一媒介接触一需求满足。指出“受众是基于一定社会和心理需求,引起对大众媒介的期望,根据自己的媒介印象形成媒介接触的行为,最终满足需求,并根据需求的满足程度形成或修改媒介印象。”  网民传播和使用网络流行语除了为了交流,还有着其他的、这个网时代相关的心理动因。
第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中的个人为了避免被孤立,而采取与群多中大多数人致的意见或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均有的心理现象,因为人具有社会性,害怕被社会孤立。网络流行语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群体行为,当他流行开来,一些尚未使用这个词语的网民会基于这种从众心理而进入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行列中。
第二,求异心理。在今天这个崇尚展示自我的社会中,个性化成为年轻人的普遍追求,这种追求诉诸在语言上,便是个性化的用语。流行语的个性特征十分显著,另类反常,挑战正统,也是大麦克风时代里公民找回话语权、自我表达、张扬个性的实现形式之一。传播和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满足网民的这种求异心理。 传播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以“5W”模式为主线(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86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