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文化因素在网络新闻评论中的体现(7)

时间:2016-12-17 21:24来源:毕业论文
中国当前的知识分子拼命想摆脱传统,拥抱西方,但始终未能跳出传统模式。自五四运动西化以来,他们所使用的从西方的语言、思想、礼仪、政体等建筑


 中国当前的知识分子拼命想摆脱传统,拥抱西方,但始终未能跳出传统模式。自五四运动西化以来,他们所使用的从西方的语言、思想、礼仪、政体等建筑材料,然而这些建筑师并没有真正深入过西方式的房屋,更不了解其内在结构和关系,所以建造出的仍是中国式的房屋。想要构建文化绝非一日之功,古人说“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首先,全盘西化不一定适合于当前中国,不能东施效颦。也不能一遵循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理念来重建,现代性格的文化重建和古代中国时代的崇儒运动不同,绝不能依赖政治力量。其次,文化重建蕴含着传统观念与价值的转化,那么,政治与学术思想之间的关系必须作新的调整,不再第一义和第二义的关系,即学术获得真正自由和独立。最后,深刻的国际政治形势,多元化的互联网平台决定了评论文化的重建将会是较为漫长的过程。

今天是中国人文研究摆脱西方中心取向、重新出发的时候。如果真的想要在全球化的今天能够更好更快的促进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取得比较客观的认识,并促进网络评论文化健康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然后再通过它的种种内在线索,进行深入研究。但这不是说,每一种文化都能“自说自话”,不必与其他文明相互比较参政。互联网本质属性就是开放性,因此当今的文化交流研究更需要向外向开放。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对于同一或者相似的事物。在其他文明表现方式知道的越多,自己的研究就能越深入。“视西籍为神圣”的心态则必须代之以“它山之石可以攻错”。胡适曾提出“输入学理”的口号,然后他同时要求我们“把一切学理不看做天经地义,但看做研究问题的参考材料”。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以控制为宗旨的虚假的整体性身份认同,让每个人真正回到平等的虚拟社区关系之中。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身份(认同)政治,使文化身份回归流动的、开放的、互补的、自由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必须超越当前的网络新闻文化,把保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过程中变为一个不断超越文化的过程,而超越文化的的重心在于“无意识文化”,也就是已经潜入一个民族或者个人深层心理结构的文化; 其次,为了保障网络评论文化传播权利,需要相应的文化传播制度。多样化的文化传播需要多元的文化传播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组织逻辑, 而这种多元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结构是建立在对文化传播性质多元化的认识基础上的;最后,加强网评人员的文化素质,正确引导网络文化走向。加强网络议程设置,选定恰当新闻评论选题,坚持受众本位,区分受众群体,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为主体。 文化因素在网络新闻评论中的体现(7):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14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