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朱熹《诗集传》中的婚恋观(2)

时间:2021-08-08 15:10来源:毕业论文
具体指为是文王之妃太姒。又如关于《汝坟》的释义对比 《毛诗序》曰:《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 犹勉之以正也。

具体指为是文王之妃太姒。又如关于《汝坟》的释义对比

《毛诗序》曰:“《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 犹勉之以正也。”[2]

《诗集传》曰:“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其未归之时,思念如此,而追赋 之也。”[3]

《汝坟》这首诗描写的是男子出门服役,女子很久没见到自己丈夫,自己上有老下有 小,不仅要担当母亲温柔细致的责任,还要具有父亲的刚毅和坚强的精神,她十分盼望着 自己的丈夫能早日回来的心情。《毛诗》评价这首诗是妇人想念其夫君,但能够支持自己 夫君,并在家中做好家务,认为这是文王的教化的结果。在《诗集传》中,朱熹与《毛诗》 解释基本相同,认为这是一首妇人思念自己服役夫君的爱情诗歌。再如关于《摽有梅》的 释义对比:

《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 得以及时。”[2]

《诗集传》曰:“南国被文王之化,女子知以贞信自守,惧其嫁不及时,而 有强暴之辱也。”[3]

《摽有梅》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因渴望爱情吟诵的诗歌,她看到别人都出双入对,羡 慕不已,发现自己如此孤单寂寞,所以渴望有男子来向她提亲。对于这首诗,两者都认为 是在南国时期受文王熏陶教化的结果。《毛诗序》认为这是文王教化的原因,男女结婚都 在应该结婚的年纪结婚,社会秩序和谐。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表示在当时,由于周文王 的教化,女子十分注重自己的贞洁,怕自己嫁的不及时,而后果不堪。

2、对《毛诗序》中评价的完全否定,自出新解。例如关于《国风·邶风·柏舟》释 义的对比:

《毛诗序》曰:“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2]

《诗集传》曰:“妇人不得于其夫,故以柏舟自比。”[3]

《柏舟》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女子由于母亲的不同意,所以未能如愿嫁给自己心仪的 男子,所以满腔的怨恨,在这首诗中,很显然,两者出现严重分歧,在《毛诗》看来,这 首诗表达的是男子在官场上遇人不淑,遭到小人的打击陷害,回家找兄弟哭诉又受到打击 迁怒,这样双重打击使其倍受煎,心中的愤怒已经忍无可忍,必须说出来。然后朱熹却不 这么认为,他认为这首诗是描写女子爱情生活生活的不幸,女子反复强调,“静言思之,

不能奋飞”可见心中的愤怒已经到了最高境界,痛苦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又如关于

《蒹葭》释义的对比:

《毛诗序》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2]

《诗集传》曰:“伊人,犹彼人也。”[3]

《蒹葭》这首诗表达的是男子为了追求自己心爱人,不管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放弃,歌 颂了一种坚持不懈,可歌可泣的爱情精神。这首诗中,《毛诗》认为蒹葭是用来比喻秦襄 公的,那么这首诗也就是用来讽刺他不遵守周礼,无法稳定他的国家。而朱熹则认为这首 诗中的伊人指的是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描述的是男子对水另一边女子的苦苦追求, 但一直没有成功的爱情诗歌。再如关于《桃夭》释义的对比:文献综述

《毛诗序》曰:“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妬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 鳏民也。”[2]

《诗集传》曰:“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3]

《桃夭》这首诗描写了新娘出嫁时满面桃花,浑身喜气的场面,表达了对新娘的祝贺 之情,也表达了对幸福家庭美好的祝愿之情。这首诗中,《毛诗》为了将他与政治主题衔 接起来,释义为这首诗是为了赞美后妃之德,将其升华为政治主题,由于后妃贤惠,使得 女子都向她学习,天下男女结婚正当时,家里老少都欢喜。而朱熹大胆的认为这是一首描 写女子婚嫁的爱情诗歌,说明当时女子婚嫁多在桃花盛开之时,故诗人有感而发,作此诗 为新娘贺礼。但并没有提起是赞扬后妃之德,因此这一点在《诗集传》中是不被赞同的。 从后人对这首诗的理解来看,人们是不赞同《毛诗》的说法的。再看关于《氓》的释义对 比: 论朱熹《诗集传》中的婚恋观(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7973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