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梅花意象在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时间:2020-11-19 11:41来源:毕业论文
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鲍照的乐府诗《梅花落》中的梅花意象是否已经具有这种象征意味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诗歌中梅花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摘  要: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鲍照的乐府诗《梅花落》中的梅花意象是否已经具有这种象征意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诗歌中梅花意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果实应用到开始关注梅花的色香特征,再到林逋对于梅花枝干美的掘发以及士大夫主观情感开始渗入梅花审美,一直到南宋以来梅花精神、梅花品格的完全形成,梅花成为士大夫人格理想的象征,奠定了梅花意象在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59759

毕业论文关键词:梅花;意象;审美;品格

Abstract: The plum blossom is the image of noble moral personality in China. It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whether Bao Zhao's poem "The plum blossom falls" ha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noble moral personality or not.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images in poetry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 It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attention to the fruit to begin to color and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plum. Then, Lin Bu found the beauty of the plum tree branches and the emotions of the scholar-officials begin to infiltration the aesthetic of the plum blossoms. Until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spirit and character of plum blossoms was completely formed. The plum blossom is the symbol of the ideal literati. It establishes the special status of plum image in the culture of China.

Key words: the plum blossoms image aesthetic character

提到我国的传统名花,恐怕也就只有梅花可以与牡丹相提并论,同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牡丹作为我国国花以其雍容华贵的形象代表着一种国家气象,象征着物质文明。梅花虽非国花,但在民间的地位却不比牡丹低,甚至超越牡丹。与牡丹相反,梅花更多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象征着精神文明。在我国的文化史上,梅花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意义。民国政府时期就曾创议过以梅花作为国花,而在这以后这种倡议和呼吁也是屡见不鲜。梅花在民间能有如此地位,恰与梅花精神有关,梅花精神象征着崇高的道德人格。在我国灿烂的文学史中,诗人们表现梅花的色香之美、写梅花与柳桃等的自然其他事物的组合之美、歌颂梅花的精神人格之美,梅花题材的诗歌创作蔚为大观,如群星般璀璨,数不胜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诗歌题材之一。

最初“梅”是作为观赏的花木和具有实用性的果实出现,在最初并没有赋予“梅花”特殊的意义,诗歌中梅花意象最终具有崇高道德人格象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程杰先生认为在宋以前对梅花是以色、香等习性审美为主,宋开始进入品德掘发阶段,现在基本上是认为梅花被赋予道德人格象征是在宋代。笔者在程杰先生的分段基础上将诗歌中梅花意象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分别为果实应用,发端,发展然后到品德象征。其中中唐以来是由消极到积极形象转变的关键,到宋代梅花成为理想人格的最佳载体,林逋将隐者之气透入梅花,苏轼咏梅诗对梅花意蕴的审美有很大的提升,他们是将梅花意象由实转虚的关键。可以说明确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梅花和杨柳、桃李等一样只是春景的一部分,还没有被人格意象的特征,不存在后来所说的“梅花精神”的意。 

一、倍受争议的《梅花落》

“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是刘宋诗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在他的作品集《鲍参军集》里有一首以非常著名的乐府诗《梅花落》。一直以来学者们孜孜不倦地对这首诗进行探讨,对于诗中的关键问题亦是众说纷纭,不能给予合理的解决,难以达到一致,所以本诗的主旨尚无定论。同治年间,浙江归安的钱振伦对鲍集笺注,而在这以前,关于本诗没有可见的注解。之后是民国壬戌至癸亥年间,广东顺德黄节又为鲍照诗作补注,一九五七年经浙江湖州钱仲联增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鲍参军集注》。余冠英的《乐府诗选》中也收录了这首诗,并且做了注解。对于《梅花落》这首诗,钱振伦只注了“杂树”、“霜质”这两个词,且甚是简单。黄节注也没说,整首诗的主旨,还不是很明晰。直到钱仲联先生增补,援引了余冠英的《乐府诗选》里的解说,对这首诗做了比较透彻的诠释。余冠英先生的观点十分明确,认为这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并且通过对杂树的指斥,讽刺了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18][15]余先生对诗的主旨进行深入挖掘,给人有意的启发。彭泽陶在《谈谈鲍照<梅花落>诗兼与卞僧慧同志商榷》中提出了一些二人之间不同的观点,但是在根本上二人都是认为这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只是其中的其中的部分词句的解释不同。彭泽陶认为“杂树”是指“一些无价值的树”。[17][61] “梅”则是指“极具价值的树” [17][61]。 认为全诗的主旨在于鲍照是以杂树来比小人,讥讽当时一切随俗附和的小人,以梅花来比君子,赞扬像梅一样的拥有不屈不挠气质、超越尘世的高雅之士[17][62]。 卞僧慧解释杂树为“好多种树。”[17][61]还有就是对于“霜华”的解释不同,一个认为是“霜色”,一个解释为“霜花”。本来批判梅花的诗就寥寥无几,还有的人认为此诗一开始褒扬梅花的抗寒,最后批评梅花的只有外表而没有外在实在。现在,人们提到梅花总是赞美“岁寒三友”中梅花迎寒而开的傲雪精神,象征着高洁、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品质,极少会对它进行讥讽。但对于这首诗中的梅花意象到底是不是已经拥有此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人格寓意还是需要探究的。 梅花意象在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50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