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羊群效应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1-03-05 11:32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学者对于羊群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羊群效应理论模型的探索,二是在纯粹统计意义上的实证检验,即通过实证研究来判断我国是否存在羊群效应。普遍的结论是

国内学者对于羊群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羊群效应理论模型的探索,二是在纯粹统计意义上的实证检验,即通过实证研究来判断我国是否存在羊群效应。普遍的结论是在我国沪深两市市场都存在羊群效应,同时,股价上涨阶段的羊群效应强于股价下跌阶段。63976

在理论研究方面,吴福龙,曾勇,唐小我(2003)从支付外部性、委托代理模型、信息学习模型以及实证性羊群效应四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羊群效应文献,发现国外对羊群效应的研究比较全面,而由于数据缺乏或者数据的难获取性,国内研究羊群效应的相关文献还较少,涉及的行为主体类型比较单一,并提出了将来研究的几个可能方向。

吴国富(2003)提出了一种检验羊群效应的新方法,是对CCK方法的改进,即通过检验个股截面收益的绝对偏差(CSAD)与市场收益的非线性关系,来判断羊群效应是否显著。

李旭等(2006)对个体投资者羊群效应的产生做出了解释。他们认为个体投资者在投资中,由于噪声影响和资金实力比较薄弱而处于信息劣势,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投资策略而模仿他人的行为策略,采取跟风产生羊群效应。蒋葵(2011)分别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产生非理性羊群效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实证检验方面,程希明等(2004)提出了一个具有条件异方差的统计模型(ARCH模型)来度量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重点研究中国股市各种板块的羊群效应,结果发现一些板块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这一结果对具体的投资组合的运作和政策监管都由重要价值。

刘文虎(2009)在证券价格相对决定论基础上,结合Malmquist指数测度模型,给出了测度股市羊群效应的模型;并以电子、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和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2006~2008年股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分明: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明显存在,并且不同行业股票的羊群效应指数不同。并且随着股票价位的升高,羊群效应指数在增高。

干晓蓉,胡晓华(2007)利用上海股市自1994-2004年十年的大盘收盘指数的周收益率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ARCH模型族,并对周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了预测分析。他们认为上海股市周收益率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负收益冲击所引起的波动均大于同等程度的正冲击所引起的波动,即利空消息比同样大小的利好消息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更大。负向波动十分剧烈,短期内很难得以消除。

梅国平,聂高辉(2009)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了方差AR(P)和标准差AR(P)两个波动模型,同时,基于上证指数日收盘价的数据,对两模型做了估计和检验。结果成功证明了我国股市存在羊群效应,进而说明了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性。并就如何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降低股市的主观风险提出相应建议。

阮青松,吴大永(2010)运用CCK模型和CH模型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羊群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他们选取的数据区间为2006年9月15日至2008年11月5日,从2006年9月15日到2008年11月5日,正好经历了中国股市迅速繁荣和闪电式下跌的一个过程,因此阮、吴两人选取的数据区间有较大的代表性,得到的结果较为可靠。研究发现,在所选的数据区间内,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之间的羊群效应现象并不明显;在对上升市和下降市的子样本检验过程中发现,上升市中存在一定的羊群效应,下降市中没有明显的羊群效应现象。另外,严武,王辉(2012)采用基于CAPM的CCK方法对我国中小板市场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进行羊群效应检验,与上述吴大永等的结论相同。论文网 羊群效应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08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