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社区养老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时间:2020-10-06 10:17来源:毕业论文
(一)社区养老的内涵与特点社区原本是拉丁词汇,愿意是指共有物或密友。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将其引入社会学中,认为社区是指:建立在同质人口上,拥有共同价值观,互相帮

(一)社区养老的内涵与特点“社区”原本是拉丁词汇,愿意是指“共有物”或“密友”。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将其引入社会学中,认为社区是指:“建立在同质人口上,拥有共同价值观,互相帮助的有人情的社会群体。”而社区养老的概念源于欧洲,部分学者认为源于英国,其目标在于:“鼓励老年人留在家中和社区内,并构建相应支持体系的政策”。[ ]我国学者陈辉,丁艳秋将其界定为:“社区为居住在自己家里的老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用科学的组织管理使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社区中安度晚年。”57606

关于社区养老的特点的研究:祁峰[ ]认为相比于制度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由政府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的养老保险,社区养老在服务客体构成,服务宏观统筹度,服务资金补贴力度上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时间地点等因素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措施。从社会保障的制度层面来看:公益力量、非营利组织、福利保障、特殊救助等与养老服务息息相关的元素都应该被整合到社区养老中,呈现一个多元的,全方位的政策。并且社区养老服务的运作不能仿照纯粹的商业化模式运营,不能一位追求付出与回报。

陆育蕾,荣文婷[ ]在研究义工与志愿者对社区养老所起的作用后也认为,社区养老的特点是在于能够最大化利用社会和社区内部的公益资源,减少政府建造集中性的,大规模的养老设施和机构的冗余投入,并且避免此类投入由于缺少弹性因而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弊端。这也与社区养老应该个性化,平台化的理念互相作证。

杜翠欣[ ]曾提到: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论文网,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二)关于我国社区养老现状的研究

政府出资向机构购买服务是目前我国社区养老的主要模式。陈辉与丁艳秋[ ]在调查了南京,宁波等城市后发现,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多数被设计成一个虚拟的养老院机制,由政府购买来自非营利组织或家政机构的服务,由社区具体负责实施。

社区养老的资金不足和管理职能不明确影响服务效果。柴召芹[ ]在对我过社区养老的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出资为主,结合福利彩票部分补充和社会捐赠。实际上政府出资占了绝大多数,但我国老龄化迅速,人口基数大,且经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无法跟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造成社区养老的设施和人员都配备不足。

而在管理上涉及到人事局,医院,街道,老龄办,税务局等多个组织的协调却没有明确的统筹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的居民委员会往往缺乏实权无法协调各个部门。因此造成服务的外延比较广泛,涉及到日常起居,医疗健康,文娱休闲等等。也有相应的设施建设,固定的服务时段和确定的服务对象。但具体到每一项服务往往蜻蜓点水,无法做到细致深入,服务有了却无法满足需求。而且现有的服务也往往只覆盖到孤残老人,离休干部等小范围群体。对于范围更广也同样需要帮助的老年群体则未能涉及。

罗映光,林丽[ ]在调查成都市某区的社区养老情况后发现,社区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和能力都不足,就以运动一项为例,社区仅仅是在居民区内建设了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设施,而没有后续的组织老年人活动。绝大多数老人都表示在看病和家政方面需要志愿者的帮助,但实际表示接受过志愿者帮助的老人还不到10%。王宁[ ]在其研究中发现:八成以上的老人认为社区的老年活动室设施简陋或者占地面积不足。而真正使用过这些设施的老人更是不足五分之一。调查中觉大部分的社区完全没有“老年人看护中心”,“老年人急救网络”等设施。而在日常的家政服务方面,老年人如果选择自己购买则觉得价格偏高难以承受,但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却不够或根本没有。而在医疗服务方面七成老人都认为社区的医疗服务在频率上有待增加,希望健康讲座至少应该提高到两个月一次,并且医务人员的医护水平,专业素养需加强,药品的种类齐全度也需要改善。 社区养老文献综述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623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