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产业内贸易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

时间:2020-08-14 21:15来源:毕业论文
由于产业内贸易最先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而对产业内贸易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仍然是发达国家。国内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起步

由于产业内贸易最先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而对产业内贸易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仍然是发达国家。国内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国内有关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不过多以实证研究为主,目前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53916

    在中国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方面,马剑飞、朱红磊和许罗丹在《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2002)一文中运用跨部门的截面分析对中国1999和200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加权回归处理,发现产品的多样化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规模经济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而外商投资对产业内贸易具备一定的负效应[1]。陈讯、李维、王珍在《产业内贸易的计量》(2004)中经实践检验指出影响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市场结构以及外资引入,其中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市场结构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外资引入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明显的阻碍作用[2]。杜运苏与彭恒文在《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行业面板数据》(2008)中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类型作区分并分析面板数据,指出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正相关,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3]。

    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方面,李准晔、金洪起在《中韩贸易结构分析》论文网(2002)一文中对1991-2002年间中韩两国贸易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工业产品贸易对中韩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起了主导作用,并且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4]。汤海燕、史智宇、周甫军在《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2003)中,分析了双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5]。佟家栋、刘钧霆在《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2006)中分析了中日1992-2006年间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态势,指出中日贸易结构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比重稳步上升[6]。 

参考文献

[1]马剑飞,朱红磊,许罗丹.对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2(9):23-35.

[2]陈讯,李维,王珍.产业内贸易的计量[J].财贸研究,2004(3):13-25.

[3]杜运苏,彭恒文.中国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行业面板数据[J].财经科学,2008(9):18-23.

[4]李准晔,金洪起.中韩贸易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2):35-45.

[5]汤海燕,史智宇,周甫军.影响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因素解析[J].当代财经,2003(12):35-46.

[6]佟家栋,刘钧霆.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5):26-45.

[7]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2):26-35.

[8]冯力,孙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和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南亚之窗,2009(1):56-65.

[9]王梦婷,曹家和,程哲.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研究[J]. 当代财经,2010(1):23-33.

[10]邵玲.谢健国.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4):36-45.

[11]黄卫平,韩燕.产业内贸易指标述评[J].财贸经济,2006(3):35-46.


产业内贸易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5809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