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06-15 21:05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由于欧美对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研究时间较长,所以在商业步行街的这个研究领域上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在商业步行街的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当的丰富。下面分别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由于欧美对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研究时间较长,所以在商业步行街的这个研究领域上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在商业步行街的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当的丰富。下面分别从营销角度,商业区位选择理论,商圈理论,消费者行为空间理论以及商业步行街的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51031

1.营销角度的研究

菲利普·科特勒关于营销角度有说到:在营销战略制定过程中,可将市场分为三个阶段,分为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以及市场定位,而这三个阶段又可分别从产品和产品服务、消费者、商业渠道、产品的形象这五个因素进行研究;在《竞争战略》中,迈克尔·波特教授说到:低成本与差异化是企业竞争的最基本的两个竞争,而差异化是最重要的优势。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通过创造出区别于竞争企业的独特性,制造出与市场上差异性的产品。并通过这种差异性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理上取得占位。

2.商业区位的选择理论

在上世纪的50年代,瑞典的经济学家帕兰在《空间经济学》中以及威尔逊和艾伦,整合了突变理论和耗变理论,进行了中心区域结构与空间互助作用的动态模拟;欧凯瑞(1981)认为消费者在购物中心的购物具有多目的性,多停留的是零售设施和需求模式;伯格斯和蒂莫蒙(1986)对欧瑞凯的模型做出了进一步的补充,提出了购物者购物的描述性模型,主要用来预测和估计顾客对商业零售设施需求。

3.关于商圈的理论

威廉·莱利(1931)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则。认为一个城市的人口越多,商圈规模就越大,商业越来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大。该法则是消费者购物时的选择行为。哈夫(1966)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大部分购物者对于购买方面比较随意,得出了和威廉·莱利不一样的概率引力模型。

4.消费者行为空间的研究

贝利和盖瑞逊(1958)将三级理论提出,首次把消费者行为列入理论概念,主要将消费者行为和空间进行联系,运用了区分不同商业空间的标准,说明了购物者在进行消费的同时能产生多个不同的消费目的;大卫(1972)首先提出了“商场多个层次的系统发展模式”,二十年之后,琼斯对购物商场区位中心论与消费者的行为、商业中心商品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研究。

5.步行街的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著名的日本建筑学家)在《街道的美学》对街道提出了标准,分别是宽高比(D/H)参数和面宽比(W/D)参数。其中宽高比(D/H)表示街道在垂直维度的形态,面宽比(W/D)用来表示街道在水平维度的变化;阿兰·雅各布在《伟大的街道》中挑选了十几条街道分析调研,她认为,要创造“伟大的街道”,供应散步的场所、景观的赏心悦目、建筑的协调性、维护措施是必可可少的条件。除此之外,沿街的树、建筑的多样性以及细节设计都是给街道锦上添花。

(二)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商业步行街的日益繁荣,国内关于商业步行街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相对于国外在各方面都有成熟的理论,国内的相关理论研究还需完善。

目前国内关于商业步行街研究的著作和文献依旧是以研究商业步行街的建筑设计为核心,更多的是探讨空间的形式与装饰,追求的是艺术上的审美,缺乏与商业活动的结合,淡化了商业步行街是以作为商品交易场所而存在的首要意义。

1.关于人与步行街之间的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研究人们在步行街中行为,还有步行街的一系列以人为本的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5451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