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公平偏好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02-20 10:01来源:毕业论文
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是自利的,都喜欢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资源。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充满理性、逐利的,不会感情用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随着

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是自利的,都喜欢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资源。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出了“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充满理性、逐利的,不会感情用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人的理性除了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还受到自身各种偏好的影响。人类社会在演化的时候也形成了公众默认的社会规范。而公平就是其中之一,其具体表现是当人们在同等的条件下,自己所获得的资源相比其他人更少,或者是更差时,人们将对这样分配结果产生失望或者愤怒的情绪。公平就在这样的博弈和社会演化中产生。“公平”作为人类社会早期就具有的,并作为维护合作而形成的基本社会规范,逐渐引起学者的注意,它的相关行为实质引起了人们对他人利益与自身利益的选择。45129
人们将公平分为三个方面,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1],也有人认为在这三个基础之上还有信息公平。在这几个公平的维度分类中,由于分配公平直接作用于个人,因此分配公平公然成最关注的公平形式,并成为评价是否公平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形式。
分配公平中,人们判断公平的原则有三个,即:需要、平等和均衡,原则的具体使用依据具体的情境[2]。而情境的不同,也会使人们在判断是否公平所依据的原则是各种各样的。
在那些关于公平的博弈游戏中,根据游戏所定的游戏规定,游戏双方相同的地位,同等关系与信息,还有双方没有贡献的奖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根据“需要”和“均衡”这两个原则进行分配的话,这是不符合分配公平的规则,只有根据“均等”的分配原则,才体现了博弈游戏分配公平。这样公平的具体原则就被固定下来,在博弈游戏中,“平等原则”才是人们做出分配时公平的依据。明确“均等分配”才是公平之后,本文在对公平相关行为进行研究时,设置不同的关系情景,便具有了操作性。
1.2公平偏好的概念
在经济日趋市场化的今天,虽然“理性人”、“经济人”的理论仍然指导着管理者思维,而非理性行为却成为学者的关注热点。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关于“自利人”、“理性人”的假设不同,大量人类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人们更喜欢公平的结果。人们在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会为他人的利益着想。在两者都有着几乎相同的成就与努力又或者都没有相同的成绩的情况下,当一方或者两者被赋予了1笔资源时,就可以当做是其中一方拥有绝对的分配决定权,一般,拥有该决定权的人也会对自己的贪欲保持克制,尽量做出公平的分配。因此人们在进化和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公平的特殊倾向,被称为“公平偏好”[3]。
1.2.1公平偏好的动因
1.2.1.1互惠利他
利他行为的其中一种形式就是互惠利他,指的是一个个体为另一个个体提供了好处,而不要求立即获得回报。他们更期待的是在后来的合作中获益。如果这样的回报行为不发生,个体将在未来撤销利他主义,也就是利他惩罚。根据实验表明,假如双方在以后拥有更多的合作的机会,那么两者在原来的基础上会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以便在未来获得更多的利益[4]。
1.2.1.2声誉关心
进化生物学认为声誉在合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很多利他行为(包括公平行为)是由声誉关心驱动的。无论在博弈游戏中提出公平的提议还是拒绝不公平分配,通过这样显示公平行为的做法,个体就能够从公众中取得良好的声誉,以便在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5]。 公平偏好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4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