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左传》中的檄文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0-02-15 11:06来源:毕业论文
关于檄文的来源,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意思是说,纪、传、盟、檄的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源。刘勰认为,圣人是通过经书来明道的,

关于檄文的来源,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纪、传、盟、檄,则《春秋》为根。”意思是说,纪、传、盟、檄的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源。刘勰认为,圣人是通过经书来明道的,所以要“宗经”。宗经就是要宗法经书,写作以儒家的经书为标准,效法五经来作文。其论述的五种写作方法,适应于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场合,构成不同的文体,所以它又是各种文体的渊源。而《春秋》是叙事文,叙述严谨。《文心雕龙•檄移》中又有关于檄文产生的原因的介绍。“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宣训我众,未及敌人也。至周穆西征,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之令,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是说出兵要有声威,这个来源已经很久。古代有威力地斥责敌人的命令,告诫对方的文辞,就是檄文的源头。檄文的开始,当在春秋,像吕相绝秦,不过当时还不称檄文,直到战国,张仪为文檄告楚相,才称檄。不过那同讨伐敌人的誓师宣言还不同,只是对楚相的一个警告。春秋时期攻伐征讨类“檄”体文代表作有齐桓公《答楚王书》(文见僖四年《左传》)、晋厉公《绝秦书》(文见成十三年《左传》)、周王子朝《告诸侯书》(文见昭二十六年《左传》)等,责让定乱类“檄”体文代表作有周景王《让晋率戎伐颍书》(文见昭九年《左传》)、晋边吏《让郑书》(文见昭十八年《左传》)等。后汉隗嚣的《移檄告郡国》,才是讨伐王莽的誓师宣言。44859
檄文是一种军事文书, 西周春秋时期已露端倪, 至战国时正式出现。明人徐师曾曰: 按《释文》 云:“ 檄, 军书也。”《说文》云:“ 以木简为书, 长尺二寸, 用以号召; 若有急则插鸡羽而遣之, 故谓之羽檄, 言如飞之急也。古者用兵, 誓师而已。”至周乃有文告之辞; 而檄之名则始见于战国。周穆王西征时, 祭公谋父所称文告之辞, 即檄之本源, 战国时期, 张仪为檄告楚相, 其名始著, 后一直沿用下去。《文心雕龙•檄移》 云: 檄者, 皦也, 宣露于外, 皦然明白也。檄取明白清楚之义, 此见该类文体晓畅明理之特点。《文心雕龙• 檄移》 又云:凡檄之大体, 或述此休明, 或叙彼苛虐, 指天时, 审人事,算彊弱, 角权势,谲诡以驰旨, 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 莫或违之者也。故其植义飏辞, 务在刚健, 插羽以示迅, 不可使辞缓; 露板以宣众, 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论文网, 气盛而辞断, 此其要也。檄文之功用及创作要求昭然若揭, 为后世文人立下范式。诚如李充《翰林论》 所言:  盟檄发于师旅。可见, 檄文作为一种文告, 多用于军事方面, 往往针对违逆而不肯归附之人而作。
名正则言顺。中国古人出兵作战讲究师出有名,早在三代时就有誓师文。誓师文就是檄文的源头。《文心雕龙》说:“兵先乎声,其来已久。昔有虞始戒于国,夏后初誓于军,殷誓军门之外,周将交刃而誓之。故知帝世戒兵,三王誓师,……即檄之本源也。”“帝世戒兵”已不可考,但三王誓师文俱在。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列有“檄移”篇,对檄文的写作要旨进行总结和提炼:1、厉辞为武。所作檄文要有震慑力,“使声如冲风所击, 气似欃枪所扫”,“使百尺之冲, 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呈现出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2、兵出须名。“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檄文要表白出兵征伐不是出于一己之私,而是奉天命、君命,具有正当性。3、辞切事明。“凡檄之大体, 或述此休明, 或叙彼苛虐”,“必事昭而理辨……此其要也”。就是说檄文奉辞伐罪,应该言语确切,有理有据,扬己罪彼,阐明大义。4、植义扬辞。檄文在事昭理辨的前提下,可以气盛辞断,铺张扬厉,极尽妙笔生花之能事,甚至不妨“实参兵诈”,“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以动摇对方军心,挫伤其士气。刘勰的这些文论对檄文的写作起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使之在后世蔚为风行,但凡政治军事斗争,必有檄文发布,由此也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檄文名篇。 《左传》中的檄文研究文献综述: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1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