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机械论文 >

基于缩皱纹理的绵蚕识别技术研究+MATLAB程序(4)

时间:2018-07-13 10:02来源:毕业论文
光强和入射角度的选择:由于超眼本身自带光源是竖直向下的,而蚕茧的纹理的方向又是斜着的,不均匀的,在竖直向下的光强之下,遇到沟槽也是直接以


光强和入射角度的选择:由于超眼本身自带光源是竖直向下的,而蚕茧的纹理的方向又是斜着的,不均匀的,在竖直向下的光强之下,遇到沟槽也是直接以0度的反射角反射出去,对纹理沟槽的体现不起什么作用,因此需要斜射光来让表面粗糙的沟槽起漫反射,让反射光来成像。由于实验器材的简陋,这里选择了利用手机自带的手电来提供光强,入射角度选定了右边45度,手电的光强也足够消除摄像体前面的阴影,拍出的上绵茧的图片效果较好。
              
        图2.3  u=25mm 上茧s3                                 图2.4  u=25mm 绵茧m3

              
       图2.5  u=10mm 上茧s4                                  图2.6  u=10mm 上茧s4

                         
        图2.7  u=1mm 上茧s7                                  图2.7  u=1mm 绵茧m7
比较三次拍摄的图片,第三组图片(图2.7和图2.8)可以较好的在图片像素的层次上看出上绵茧的区别,这是因为在对焦后物距u=1mm的前提下拍摄的图片,相当于蚕茧的中间部分的区域被放大了,本文后续的模型算法都是针对物距u=1mm的图像来处理的。上图直观的反映了上绵茧的区别,上茧的表面较为粗糙,其沟槽较深,沟槽的数量较多,上茧的蚕丝的密度较大,使得透光性较差,整张图片的基调显得较暗;绵茧的表面较为光滑,沟槽数目较少,蚕丝的密度较小,整张图片的基调较亮。这样经由后续的模型和算法尽量挖掘这方面的特征参数。
3  蚕茧图像预处理
由于超眼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原始图像)受到外在条件限制和随机干扰的影响,使得图片存在大量噪声,需要将图像进行预处理[7][8][9]。图像预处理是将图像的不同特征分检出来交给识别模块识别,主要作用有改善图像质量,突出图像中需要识别出的有效信息,最大限度的将数据简化,提高图像在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等操作的可靠性。图像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很多,通常蚕茧图像需经过灰度化、图像增强、图像去噪等预处理[10],有时还需二值化处理,得到的图像方便后续蚕茧处理。文中采用的预处理流程图如图3.1。
 
图3.1 预处理流程图
3.1  灰度化处理
超眼摄像机拍摄的图片为彩色图,每个像素点是红色、绿色、蓝色(R、G、B)的三个分量的组合。通常而言每个分量占1个字节,这样一个RGB像素点需要24位来表示,为了简化数据减少数据量,采用灰度化一个像素仅需8位。尽管失去了一些颜色等级,但从图像的色彩和亮度来看,灰度图和彩色图的描述是一致的,说明纹理特征并没有缺失。
灰度模型中,灰度值采用1个字节表示,可表示的灰度范围为0-255。常用的灰度化有四种方法:分量法、最大值法、平均值法、加权平均法。文中的蚕茧图像采用加权平均法实现灰度化,由于人眼对绿色的敏感最高,对蓝色敏感最低,基于视觉心理学,将三个分量以不同的权值进行加权平均。按下式对RGB三分量进行加权平均能得到较合理的灰度图像(如下图3.2): 。 基于缩皱纹理的绵蚕识别技术研究+MATLAB程序(4):http://www.751com.cn/jixie/lunwen_196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