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分析(2)

时间:2021-03-11 20:21来源:毕业论文
25 致 谢 26 参考 文献 2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伴随着货币理论的发展,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他们国家的货币政策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伴随着货币理论的发展,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都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他们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随着金融改革地不断深化和发展,在检验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之后,各国相继发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存在很多的问题,于是各国又相继放弃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开始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从1994年的第三季度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逐季公布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包括M0—流通中的现金,M1—货币/狭义货币供应量,M2—货币和准货币/广义货币供应量),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正式采用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M0和M2作为观测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依然还是货币供应量,包括狭义货币供给量M1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央行在1998年就已经取消了对信贷规模的限制,但是在1998年往后的各年间,狭义货币供给量目标值和广义货币供给量目标值也基本没有达到过。于是,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以利率作为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又有学者提出,我国现在依然处于利率管制时期,存贷款利率仍然没有放开,利率的变动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市场的需求,以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目前还不具备。那么,我国目前究竟应该选择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成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1.2  研究思路

在这样一种两难选择的情况下,本文希望通过实证分析,探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研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二者究竟哪一个可以成为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常认为:在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时候,除了要求这个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许多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冲击,与一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还要求这个目标要满足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的标准。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其可测性可以通过观测和分析各个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以满足;而且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一体化尚未模糊其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界限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M1和M2能进行相应地控制,其可控性基本可以满足,但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还需进行研究,以证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通过对前期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本文发现: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化是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率的。尽管也有部分文献资料不支持上面的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同方向变动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得经济增长。那么,即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由于变动方向相同,调整货币供应量也必然会引起经济增长率的相应变化。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需要根据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的长期相关性进行检验,检验货币供应量和产出之间的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是否存在,以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另外,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利率变动对投资和消费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金融机构的融资利率及再贴现利率,从而调节市场利率,其可控性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同时,市场利率水平及利率期限结构都易于观察和分析,其可测性也可以得到满足。但是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其与我国宏观经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目前还无法得以较好地验证,因为存贷款利率一直没有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并不反映市场化的利率,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没有放开,有时候存贷款利率两三年才调整一次,有时候中央银行对于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又非常频繁,几个月就调整一次,那么存贷款利率不是市场化的利率,而且即使在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推出了CHIBOR(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但一直到2007年左右CHIBOR才有公开的数据,另外,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自2007年1月4日才开始正式运行,所以,无法获得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对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分析(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7128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