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微观效应研究(2)

时间:2018-09-18 21:20来源:毕业论文
但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其功能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它还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资本充足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商业


    但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其功能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它还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资本充足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由赚取利差收入转变为中间收入。这也使得资产证券化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上不可替代的金融创新之一。
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源于1996年,正式试点是在2005年,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停滞,于2012年重启,并在2014年迅速扩张。资产证券化重启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政府和监管层对资产证券化的功能的认可,那么,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是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三性”产生了预期的影响?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的“三性”影响是否一致?提升流动性、增强安全性以及改善盈利性是不是都构成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动因?已有相关文献都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微观效应分解为商业银行的“三性”进行研究,基于此,依据我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分类,本文将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证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不同商业银行“三性”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和现状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
    资产证券化最开始出现虽然是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随着它的发展,它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逐渐显著,成为证券融资和其他形式融资的本质区别。因此,大多数国家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将流动能力差的资产以证券的方式流动起来。基于此,我国央行和有关监管机构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是旨在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和“短借长贷”的期限结构问题,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定位在改善流动性问题。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背景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功能定位存在偏颇,对于处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银行业而言,流动性并不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毕马威最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可知,虽然我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保持增长的态势,且增速加快,但是利润增速却不断降低。这主要是源于互联网金融日益发展、对民营银行的限制逐步降低加剧银行业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而进一步被压缩,银行的收益率平均水平大幅下降。此外,目前整体经济仍处于下行,企业信用风险持续暴露,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扩大,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为了提高市场间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因此目前来看我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是比较充裕的。并且新的形势也倒逼商业银行需要转变以赚取存贷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前获得资金,并用于重新发放贷款,有效解决了“短借长贷”的期限结构问题,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盈利模式,使商业银行可以在减少表内风险资产业务的同时增加表外资产管理业务。鉴于我国整个银行体系目前流动性相对充裕,主要问题在于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收益率平均水平大幅下降,所以相比安全性和盈利性,流动性不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动因。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
自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在2012年重启后,资产证券化一级市场发行规模不断扩容,参与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银行类别和数量从2014年开始迅速增加。如表1所示,更多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并且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也开始参与发起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微观效应研究(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318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