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初中生人格主观幸福感和感戴的关系研究(3)

时间:2017-06-23 12:51来源:毕业论文
翻阅文献,可以发现人格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心理学、法学、 经济 学三个大范围。 心理学范围里,人格多与主观幸福感、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等变量进行


翻阅文献,可以发现人格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心理学、法学、经济学三个大范围。
心理学范围里,人格多与主观幸福感、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等变量进行研究,对象从中西方群众、大学生、青少年到儿童不等。
法学领域里,人格权、人格财产是大多数法学领域文献研究人格的主要对象。
经济学领域里,人格与绩效等变量联系在一起。
学者们对于人性的关注渐渐地将人格、感戴与主观幸福感联系在一起,以大学生为对象研究三者的关系[4][5][6]。在未来的发展里,将会有人将目光投向初中生、高中生们。以此得出局部地区的关系概况,以作改善教育之用。
1.1.2感戴
感戴,具有恩惠、仁慈、感激的意思,在生活中通常被人们在接受帮助后拿来表达积极的情绪。塞尼卡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他说,理清恩惠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双边关系就是理解感戴的关键。由于心理学者们根据不同的依据对感戴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因此如今还没有办法使用公认一致的对感戴的定义。在这里采用赵国祥与陈欣对感戴的定义,即感戴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7][8]。
McCulloug等人提出了感戴的层次理论[9]。他们认为,感戴的第一个层面为深度,具体地说,就是在发生某次含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后,越倾向于出现感戴的情绪,体验到的感激之情也越强烈;第二层面是发生频率,是指一个具有感戴倾向的人能从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当中体会到多次感戴经历,正如一个人频繁地向他的同学借用笔记本,有些人第一次可能会感觉到比较强的感激之情,但是随着借的次数越来越多,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体会到那么强烈的感激之情了,但是感戴倾向较强的人可能在第无数次都能体验到较强的感激水平;第三个层面是感戴对象的广度,阐述的是在某个时间段里发生的能够使人体会到感戴的生活实践。正如一个具有感戴倾向的个体在下雨时遇到一位好心人借给他一把雨伞,或是仅仅在屋檐下避雨的时候为他让出了一点空间,他都会为此而产生强烈的感戴的情绪,而没有感戴倾向的人则很少有这种经历;具有高感戴倾向的人会对生活中多数的人、事都产生感恩之情,但低感戴倾向的人则不会经历这些过程;第四个层面是感戴的集中程度或密度,说明的是个体在取得生活中的各色事件或工作上的某种成就的时候,会对多少个个体产生感戴。正如一个大学生获得了奖学金以后,他会感谢多少人,高感戴倾向的人会感激他的导师、家人、同学、朋友、同事可能是隔壁专业的某个一起上课的同学,而低感戴倾向的人感激的人则比较少,可能只是感谢他自己的努力还有较亲密的朋友。
1.1.3 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简称“SWB”,是指个体描述自己关于生活满意度、积极与消极情绪的内在感受[10]。这里采纳Diener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
在查阅文献的时候,许多学者以感戴和主观幸福感为对象进行研究时加上了诸如灵感、心理健康、人格、社会支持、互惠倾向[11]等变量,研究对象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到大学生、研究生[12],但没有发现关于老年人的研究。
1.2 研究意义
学者们对于人格、感戴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数量较多,三者之间的两两相关基本都有学者研究,但比较少文献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研究,是以笔者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可以丰富人格、主观幸福感和感戴的相关研究,为后来者铺路。 初中生人格主观幸福感和感戴的关系研究(3):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980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