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原因及策略分析(2)

时间:2021-02-08 10:56来源:毕业论文
这是幼儿为了获得教师公正解决矛盾纠纷或自身利益遭受侵犯而要寻求教师帮助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这种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告状行为中


这是幼儿为了获得教师公正解决矛盾纠纷或自身利益遭受侵犯而要寻求教师帮助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这种向教师寻求帮助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告状行为中占较大比重。[3]一方面,当幼儿发现自己与其他幼儿发生矛盾并且无法解决时,他们会通过告状这一行为来让老师了解相关情况并寻求教师的帮助。另一方面,当幼儿的自身利益遭到同伴侵犯,自己却又无力改变现状时,就会通过告状来让教师帮助自己。
2.2.2 因同伴违反规则而引发的告状行为
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的儿童处在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认知集中注意权威,即父母或教师,道德认知不守恒,需依靠成人的规则来判断自己或同伴的行为是否合理。一旦同伴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他们就会向成人告状。
2.2.3 为引起教师关注及表现自我而引发的告状行为
幼儿在学龄前阶段自我评价的能力还很低,通常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因此他们对教师的评价相当注意,常常想引起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4]于是为了满足表现自己的需要,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产生告状行为。
2.2.4 因不知道特定行为是否符合规则而去试探教师的想法而引发的告状行为
当幼儿发现同伴在做一个自己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规则的行为时,他们就会想借助告状这样一种方式来观察教师对这种行为的看法。[5]假如老师肯定了这一行为或者对这种行为不予理会,幼儿就会做出与这行为相近的行为。
2.2.5 因争强好胜、妒忌他人或报复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幼儿都有想做好孩子、当第一的心理,都想老师最喜欢自己。一方面,当看到其他幼儿比自己做得好,并且经常得到老师夸奖时,他们在羡慕的同时还可能会有妒忌的心理。一旦发现这些“好孩子”出现违规的行为,就会立即向教师告状。另一方面,儿童会因为报复心而向教师告状。
2.3 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
2.3.1 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不同特点
不同年龄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性发展所处阶段的不同,他们的告状侧重的内容也不同。小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告状主要表现在争抢玩具的矛盾中,即在争抢中处于劣势或者旁观的幼儿经常向老师告状;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为玩具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渐渐减少,为引起关注以及表现自己的告状开始占主要地位;大班幼儿随着认知的发展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他们的告状主要表现为表达不同的思想观念。[6]
2.3.2 幼儿的告状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随着儿童年纪的增加,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得到进一步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而且随着生活和学习范围的不断扩大,他们逐渐摆脱了自我中心性,开始可以从他人的想法和立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社会交往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告状行为呈下降的趋势。[7] 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原因及策略分析(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6956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