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送元二使安西》应用研究(2)

时间:2020-05-12 21:25来源:毕业论文
致谢 10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 支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

致谢 10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

支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19世纪70年代,建构主义思潮在国外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潮流。20世纪70年代布鲁纳及其同事在研究母亲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正式提出了支架式教学。[1]罗格夫做的另一个有关支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证实了其在儿童学习中的价值。近年来各国教育家已经对支架式教学有了一定的研究,关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研究文献也较丰富,但是大多数文献是支架式教学在中学或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且多是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或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把理论与具体应用结合起来研究的较少。而本文重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以《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支架式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支架式教学的含义及理论基础

(一)支架式教学的含义

197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及其同事在研究母亲如何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支架式教学”。[2]“支架”原意是指架设在建筑物外部的,为建筑工人建房时提供支持的临时性的平台,楼房建好后就把这种平台撤掉,俗称“脚手架”。为了盖一座大厦,建筑工人要先搭起脚手架,与此类似,在把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或者其他助学者也需要为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搭建“脚手架”。[3]最早以比喻的方式将“支架”运用在教学理论中的是伍德、布鲁纳和罗斯,他们在广泛提倡儿童中心的基础上,吸收并发展了维果斯基的理论,最终形成了支架式教学的思想。[4]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要解决的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源^自#751L文W论/文]网[www.751com.cn,为此,要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以便把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5]

(二)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帮助(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渐渐地撤去支架。[6]它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基于苏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辅助学习”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处在两个水平之间,一个是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师或他人的引导和帮助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7]学生的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借助他人或各种资源和渠道,通过搭建“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协作学习等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组织、帮助的作用以及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得新知识。因此,在建构主义论中,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只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

 

二、支架式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送元二使安西》应用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5146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