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3-5岁攻击性儿童的家庭功能特点研究(2)

时间:2019-12-30 20:34来源:毕业论文
早在20世界30年代,国外心理学研究者就对儿童产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F.Goodenough在家庭观察研究中发现,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是内外诱因共同

早在20世界30年代,国外心理学研究者就对儿童产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F.Goodenough在家庭观察研究中发现,儿童攻击行为的产生是内外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部诱因大致为:本能论、洛伦茨的习性说[3]、Dollard、Sears[4]提出的“挫折——攻击假说理论”、 社会认知模式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5][6]。外部诱因有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从儿童呱呱坠地,最长时间接触的就是家庭,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所以说,家庭环境如何,父母学历与收入水平,以及父母的教育培养方法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将研究仅仅停留在这些表面的因素上。家庭功能作为衡量家庭健康状况的动态系统,它的正常运行对家庭中成员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经研究发现[7],家庭中成员行为的特征,甚至于出现的问题行为与不健康心理,是为了顺应家庭而形成的。因此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与探索上,我们更应该深入的去挖掘家庭功能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家庭进行干预与调整*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

综上所述,家庭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功能是对家庭各方面表现的综合评定,对儿童心理的生成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目的在于:(1) 3-5岁攻击行为儿童的性别分布;(2)3-5岁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家庭功能特点;(3) 3-5岁非攻击行为儿童的家庭功能与攻击行为儿童的家庭功能之间的差异。做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其家庭功能不足的部分,有利于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甚至从根本杜绝其行为的产生。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健康茁壮的成长。

1 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沈阳市小哈津幼儿园125名3-5岁幼儿及其家长,其中男童74名,女童51名。 

表 1 被试儿童性别分布表

男童 女童 合计

3岁 22(17.6%) 21(16.8%) 43

4岁 27(21.6%) 16(12.8%) 43

5岁 25(20%) 14(12%) 39

合计 74 51     125

1.2研究过程与工具

本研究使用观察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3-5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被试儿童进行筛查,采取问卷法(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家庭功能研究。具体研究工具介绍如下:

1.2.1观察法

观察对象:小哈津幼儿园小、中、大五个班的125名儿童,其中男74名,女51名。

观察时间: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的班集体活动课,连续五周论文网,每周观察一个班。

观察内容:观察其在活动课中的攻击行为。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调查,本研究将儿童攻击性行为做以下的分类,即肢体攻击(打抓拧咬踢等),言语攻击(说脏话骂人或给别人取外号)和间接攻击。(附录1)根据筛查标准[8]对儿童攻击行为进行计分。每出现一次攻击行为计一分。将分数记录在儿童攻击性行为编码与计分表中,分数总和大于或等于10的儿童即认定为具有攻击行为。在观察中,儿童由于过失或不小心对同伴造成的伤害行为不在攻击行为范围之内。 3-5岁攻击性儿童的家庭功能特点研究(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442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