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幼儿园“小班长”制度的利弊分析及建议(2)

时间:2019-09-08 21:28来源:毕业论文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幼儿园小班长 通过查阅书籍,并没有找到关于小班长的准确定义。但我认为,其主要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小,二是班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幼儿园“小班长”
通过查阅书籍,并没有找到关于“小班长”的准确定义。但我认为,其主要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小”,二是“班长”。“小”, 即年龄幼小,如小孩;“班长”,指班级,团体,组织中的领头人。把两个概念合起来认识,我理解的幼儿园“小班长”的含义就是,幼儿园中一个班级或集体里领头的幼儿,他们对教师而言是“小帮手”,对其他幼儿而言则是“小老师”、“小领导”。他们是由教师直接任命而随机出现的,帮助教师整顿班级秩序,管理其他幼儿或者帮助教师收发物品等,对集体中的其他成员有榜样和带头作用。
(二)    幼儿园管理
在《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一书中说到,幼儿园管理指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有关教育行政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等各因素全力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的实践活动[3]。幼儿园管理包括师生管理、师师管理、幼儿的自我管理和幼儿间的管理,“小班长”可以说是发挥幼儿自主性和榜样作用的幼儿间的管理。
二 、“小班长”现象解读
(一)出现的原因
通过访谈幼儿教师,我们发现,出现“小班长”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自身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由、独立、自我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在幼儿身上的表现主要为力图使“自我的力量感”得到同伴的承认,老师的认可[4],体现这种“力量感”最好的方式就是担任班长了,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儿童对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他们往往将自己扮作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师等。游戏毕竟是游戏,虽然沉浸其中,但多数幼儿还是知道只是假装而已[5];对于“小班长”来说,一旦老师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对全班幼儿进行管理,此时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可以像老师一样监察他人,支配他人,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赋予了“小班长”们实实在在的权威,这种权威性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不到的。这种强烈的“高位”状态,成为了幼儿想成为“小班长”的心理驱动力。
2、家庭方面的因素。
我国还流行着独生子女政策,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加之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竞争,年轻的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各方面的潜能也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所以家长们要求孩子能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让孩子担任“小班长”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社会交往中,担任过“小班长”的幼儿有很强的逻辑思文能力,他们善于安排事物,动用策略。这样的好处,使父母想尽方法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当“小班长”。
3、教师的因素。
一方面,教师工作繁杂,“小班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承担一些琐碎的事物;另一方面,不少教师认为“小班长”能够起到一个带头榜样作用,派选“小班长”会比自己直接管理班级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长”制度的利弊分析及建议(2):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389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