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7)

时间:2017-02-08 21:12来源:毕业论文
图2-2(钱新芬制于2012年5月) 教育生态理论是用综合的联系的发展的角度探索教育问题,对于本文探讨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


图2-2(钱新芬制于2012年5月)
教育生态理论是用综合的联系的发展的角度探索教育问题,对于本文探讨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教育生态学中的重要原则对于义务教育后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发现和教育不公平原因的分析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改善教育不公平现状的政策和建议有重要启示作用。
3.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的困境
3.1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不公平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公平状况堪忧,特别是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后受教育的公平受到侵害。义务教育后的教育不公平,不仅对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起到阻碍作用,对于整个社会的人才输出也具有不利影响,在以知识和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后教育的不公平也不利于整个教育生态链的稳定,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和人才,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现代化进程。
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的影响,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后教育机会公平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因此该部分着重讨的是义务教育后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至于更高层次的教育的结果的公平问题则不在研究的范围之内。
3.1.1  高中入学机会不均等
由于义务教育后教育包含的内容比较庞杂,从高中阶段教育起,我国的普通学历教育就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两部分。就普通学历教育而言,普通高中教育是进入高等教育的跳板,是接受高等教育必经的关卡。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普通高中的普及率更高,其对于国家整个教育系统的意义也更为重要。因此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中等教育部分,本文只选取高中入学机会的均等加以说明分析。在分析这种不均等时,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农村子女城镇子女两个群体之间的不公平;二是农村子女这一群体内部的各种不公平。
第一、城乡学生之间高中入学机会不均等。
杨东平教授对1995~2003年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显示,高中入学机会在城市、县镇、农村之间的差异明显。 不同的家庭进入高中的途径是不同的,出生农民家庭的学生大多数只能够根据分数的高低来决定其究竟进入哪一所高中,进入重点高中是通过考试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城镇居民相比于农民手中握有更多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可以通过这些资本来弥补子女分数的不足,最终进入重点高中。 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不同,城镇学生更占优势。
另一方面,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对于城乡学生高中入学机会的影响较大。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高中资源日益向县镇、城市聚拢。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表明城市和县镇的普通高中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农村中学则相反,数量在逐年相对减少(见表3-1)。另外,位于城镇的高中比位于农村的高中占据更多的资源。据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城市高中的生均占地面积达到37㎡,而农村高中的生均占地面积只有17.7㎡;城市高中生均固定资产为23844元,而农村高中的生均固定资产只有15743元。随着高中资源向城镇不断倾斜,农村学生相对城镇子女的入学机会更加少,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
以本人所在的相城区为例,据调查情况得知,一般每个农村都有一个农村小学和幼儿园,但是一般几个村落才会有一所共有的初中,而高中一般都是在镇上。例如相城区黄埭镇,目前为止只有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因为高中教学资源集中在镇上,并且江苏省黄埭高中时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较高。黄埭镇所属农村学生如果在分数上不占优势,有无法通过其他社会经济资本来弥补,只能到去相城区其他镇或者街道的高中就读。跨地区读书无疑增加了学生的高中教育成本。这就导致了家庭贫困的农民家庭的子女的升学率降低。 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公平研究(7):http://www.751com.cn/jiaoxue/lunwen_268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