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中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利与弊(3)

时间:2017-05-23 22:23来源:毕业论文
而且,每逢6月初的那几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并参与着这场盛大而激动人心的考试,这就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在报考高考志愿的时候,遵


而且,每逢6月初的那几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并参与着这场盛大而激动人心的考试,这就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在报考高考志愿的时候,遵循自由选择填报的原则,从而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二)高考制度之“弊”
1.高考与学生心理压力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高校扩大招生政策,这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走进大学的校门。但是,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改善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反而在某些地方、某些情况下加剧了高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
(1)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90年代的时候,独生子女开始步入高考大军。以前家中有好几个孩子,这个孩子考不好,还有别的孩子,而现在,家中的唯一一个孩子寄托了整个家庭的希望,父母当然希望子女上最好的大学,有更好的发展,这就加重了子女的心理负担。
(2)每年一次的高考犹如全民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新闻网络、报纸等各大媒体络绎不绝的报导着高考的最新动态,关注高考的眼睛越来越多,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心理又增加了几个砝码,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2.高考与学生品德发展
我国的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为国家培养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是高考的重要意义之一。可是,品德本身很难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就只在容易衡量的考试分数中“择优录取”,最终是把考试分数高的学生送入高等教育的大门。然而有些具有良好的品德学生,却因为高考分数较低,而被高校拒之门外。
在我国古代考试中,曾出现以权谋私、推举庸人的行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才怯如鸡。”①被推举的秀才却没有渊博的学识,被推举的孝子却不与父母住在一起。自称清白的人却浑浊如污泥,身居高堂的人却胆小如鸡。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仅仅依靠“品德是否优秀"来推荐人才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我国的学校为了学生考取更好的大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很严重,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3.高考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
在我国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对高考考试科目的设置体现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在某些重点高中,学校剥夺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对内使用一种课程表,对外公布另一种课程表,不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个性发展,事事以考试分数为先。甚至有些学校还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下命令,在第几次大考中班内要有多少学生考入全县(市)前100名等等,这样的现象太多了,高考加剧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这也加重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我国教育发展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实现。
4.高考与社会人才选拔
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社会选拔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疆域辽阔,每个地域都有他们独自的特点,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各自的风格,南北方有着文化差异,各所高校有他们独有的办学特色,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身独特的风采。然而我国实行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招生考试,统一的时间、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分标准,这就不利于对创新性、个性化人才的选拔,无法考察和辨别学生的真实能力和发展潜能。在统一招生考试的引领下,我国高校失去了独有的办学特色,学生失去了个性化,培养出的只能是中规中矩的大学生,不利于对社会未来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选拔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中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利与弊(3):http://www.751com.cn/faxue/lunwen_769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