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材料科学 >

智能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4)

时间:2021-05-27 20:33来源:毕业论文
3. 有效介质理论 有效介质理论是用来说明最终系统的,是一种通过采用一定的处理条件而构成非单一相复合材料使其组分是球形粒子的平均场理论,得到

3.  有效介质理论 

有效介质理论是用来说明最终系统的,是一种通过采用一定的处理条件而构成非单一相复合材料使其组分是球形粒子的平均场理论,得到系统的有效电阻率公式。并且它所得出的电阻-含量关系可在全部的含量区通用。该方法避免了工艺因素对其导电性的直接影响。并且预期的渗流阈值高于实验所得的结果。

4.  微结构模型 

微结构模型的目的是用来解决决定电导率变化的因素的复杂性和强烈地依赖于加工技术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系统的微观结构的几何拓扑分析,给出结构和系统模型的电阻率和相体积百分数的关系。它以欧氏几何为基础,忽略非欧几何的实际结构,同时避免工艺原因对电导率的作用。论文网

由于起点和方向不一样,考虑到复合材料所具有的复杂性,所以,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不同程度的简化基础上建立的模型不是万能的。但形成了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导电网络聚合物复合理论。一方面,它对导电掺料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作出了要求,即何种加工技术可以使导电掺料更易于组成导电通路;另一方面,它对导电掺料和导电掺料所应有的分散性的定量标准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1.2.1.2  通路形成后的导电机理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一般由多种构成,常见的包含有通道导电、隧道效应等机理。一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是由此两种机理共同作用而成。在导电填料掺量不多,外加电压较小时,由于掺料粒子之间比较分散,构成导电通道的几率较小,这种情况下占主导的是隧道效应;而当掺入的导电填料随之变多时,粒子之间不再那么分散,则构成链状导电通道的概率大大增加,这时占主导地位的是导电通道机理。

1. 通道导电理论

由Kemp首先提出的通道电导理论,其次是Parkinson,Habgood,Bulgin等人对此作出了一些修正[19]。理论上,导电掺料是彼此独立的,并且有规律和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基质中。当导电组分之间直接接触或者间距很小(1mm)时,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就可以产生通道电流。当导电组分之间的间距普遍很小或没有时,集体中便构成更加密集的导电通路,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很小。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说明 “渗滤现象”中出现的导电组分掺量临界值的产生,但理论上的导电粒子分布和实际复合材料中的导电组分分布是不一致的,所以不能用来单独解释掺杂导电组分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2. 隧道效应理论

根据上述理论,只有在构成完善的导电网络时才能够产生导电现象。但是,通过Polley 等人对于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并且运用电子显微镜查看后确认,导电组分还未来得及构成导电链甚至在分散性比较大时,也会产生导电现象。Voet 同样认为,电导率不是由导电组分连接长度所决定的,而是与导电组分间的间隔相关[20]。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一部分导电颗粒相互连接构成长链导电网络,而另外的导电组分则在基体中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或仅仅以小聚团的形式存在。当孤立状态或小聚团状态下的导电组分之间距离靠近,中间只存在着纳米级厚度的聚合物基体,在此条件下,电子通过热振动获得能量,便可以跃过聚合物基体薄层到附近的导电组分上形成隧道电流。从经典力学的角度来看,微观条件下,粒子跃迁过势垒是将被反弹,理论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由于粒子具有波动性,因此粒子跃迁过比自身能量更高的势垒是完全可行的。因此在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导电机制中考虑进量子力学的因素,与通道导电理论相互结合,便可以完善的解释未形成导电网络也能导电的现象。这就是隧道效应,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已经在多个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文献综述 智能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4):http://www.751com.cn/cailiao/lunwen_7568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