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披麻皴(2)

时间:2021-01-26 21:55来源:毕业论文
2 山水画披麻皴的艺术特质与审美精神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画产生以来历经几千年的继承、创造和陶冶,开创

2  山水画披麻皴的艺术特质与审美精神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大门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画产生以来历经几千年的继承、创造和陶冶,开创了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优秀传统。披麻皴作为表现山水画的方法和灵魂,为现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千年之后,透过历史遗迹如何把握艺术家的生命情愫与艺术脉搏,解析皴法的秘笈呢?也许只有借助艺术真迹才能看到在那宣纸上如麻的线条中流露着动人的旋律。下面以董源的披麻皴为主例,对其艺术特质和审美精神进行深入地剖析。

2.1  披麻皴的“悟道”与笔墨形式

山水画中,披麻皴的外形是以犹如麻线一样的线条组合而成的。而它本质上是有长有短、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有疏有密、有虚有实的线条形成的一种笔墨形式。五代董源通过披麻皴描绘岩石纹理和表现不同的地质面貌,披麻皴线条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组成了皴线的笔墨形式,这种形式不仅是为了表现形体结构上的明暗关系,更多的则是表现刚柔、浓淡、干湿、疏密、虚实、粗细的参差离合的抽象含义,体现阴阳之道的本质即崇尚自然,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倡无为而治和无神论,追求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图一),淡漠政治情怀,民族意识,试图建构自我的宁静的精神世界。董源对“道”的感悟就是从这些参差离合的抽象线条排列中得出的,并以此来显示审美情绪。传统的哲学思想根植于董源的心里,他的绘画总是表现虚无之道。中国画以笔、墨、色来破译大千世界中万物运动变化的阴阳之道的理想,同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如此我们才能从披麻皴上嗅出“道”的道——那些错综复杂,似平行却又交错的线条,仿佛就是“道”的经纬。而其笔画中的长短、浓淡、干湿、疏密、虚实、粗细的参差离合,形成的结构、力量、气概、势能和运动的痕迹或旋律,又恰好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自然的、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道”的观念(图二)。元代的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他的山水画作品《富春山居图》是运用披麻皴的典型的代表,他从董源、巨然那学习绘画,后得到元代的绘画大家赵孟頫的指导。《富春山居图》(图三),是一幅长卷,这幅画在整体上是黄公望对富春山居活动时所见景象的描绘。这些景物有着自身的特点,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江和岸两大部分。水面以空白为主,水岸之际以延伸的弧曲线表现动态的水波,以水墨湿笔横皴表现水面深色处,更有浅水低坡相间若水若坡之处。披麻皴的用笔轻柔,以中锋为主,文献综述侧峰为辅,加之拖峰和逆峰。绘画山石的步骤是先用像麻线一样的皴法画几条皴线,然后在皴线的周围皴擦并用突出暗面,线条婉转,弯曲好像画兰草,一气呵成;从起笔到收笔都要到位,勾皴并用,线条遒劲。行笔的时候错落有致,有节奏感,用皴笔的时候要干些,擦笔要干枯。擦笔是为了帮助皴笔,让其表现更加完美,皴擦结合使用为山石暗部增添了层次感和厚重感。明清时期,画家众多,形成了很多画派,画法也因此变化万千。沈周,我国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吴派”的创始人,擅长画山水,开始绘画时是从他的父亲和伯父那里得到指导,后又继承了董源、巨然的画法。在他中年的时候又开始学习黄公望的风格,晚年时痴迷于吴镇的画法。传世作品《庐山高图》(),沈周的《庐山高图》将解索皴、披麻皴和牛毛皴结合起来,创造了圆润朴拙的披麻皴。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披麻皴(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690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