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公园生物栖息地改造设计+答辩PPT(2)

时间:2017-05-07 13:37来源:毕业论文
本 研究 重点阐述和说明如何在城市中心区绿地中采用恢复性的生境设计手法,在研究区域内通过地形构造、植被丰富以及其他景观要素的设计,创造适宜


研究重点阐述和说明如何在城市中心区绿地中采用恢复性的生境设计手法,在研究区域内通过地形构造、植被丰富以及其他景观要素的设计,创造适宜城市动物生存的环境,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2 背景分析: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承载了上海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两岸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排放物导致河水被严重污染,河内渐渐不见了鱼虾的踪迹,两岸的生态环境也遭到极大破坏,城市生境受到严重损坏。自1996年起,上海市政府启动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以污水治理、河底清淤为主,并围绕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提供合适的鱼类等生物生境条件展开相关研究。在这些项目中,2004年7月完成的梦清园公园是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标志性成果和生态修复的示范项目。
梦清园公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普陀区,场地三面临苏州河,呈半岛状。公园占地面积8.6公顷,其中84%的面积是绿色空间,包括9450平方米草地和54450平方米的林地。公园总体规划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设计了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采用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重建技术,利用水生生态系统各种功能提高水质和景观效果。苏州河水体在场地西侧的引入,经人工湿地的生物净化系统处理后流入园内,满足景观用水、绿化灌溉、地下设施的冲洗等需求,其余再回归苏州河。
3 现状分析:
3.1 景观类型
梦清园由园区主环路分为人工湿地区、人造风景林和滨江景观带三大景观区域,其中:
人工湿地区由水体生物净化系统与水质稳定系统组成。水体净化系统包含折水涧跌水、芦苇湿地、曝氧带、沉水植物浅水湖(下湖、中湖)以及清洁能源曝气复氧系统6个部分,是改善水质的核心部分。植物种植以开敞为主,水面种植不同的挺水、沉水、浮叶及漂浮植物,构成完整的水生植被序列;水质稳定系统包含上湖、跌落式生态水渠、蝴蝶泉、虎爪湾溪,清漪湖和月亮湾,以各种不同形态的水景体现梦清园“活水公园”的主题。
人造风景林区位于园区的中央,是公园主要绿化植物种植区域。林地景观多以高大乔木围合空间,结合丰富多样的花灌木及地被形成的疏林草坪为主,还包括常绿树广玉兰、香樟林密植以及底层灌木和地被形成的密林复层混交林以及公园中心区域处形成的小块开阔草坪等。此外在主要景观空间周边还有若干附属于主空间的小空间存在,多以植物配置围合形成特定的绿化空间。
 滨江景观带是公园靠近苏州河的滨水地带,有大鱼岛、小鱼岛以及滨水码头等若干景区构成,本区域是公园与苏州河水密切接触的地区,也是河流生态廊道与公园绿地斑块生态交流最为活跃的区域。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滨江景观带的设计中融入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在驳岸设计、滨水步道、亲水空间组织等方面均采用有利于生境再生的设计和构建手法。
3.2 生物多样性
  据初步调查,梦清园现有植物种类160余种,其中包括大量的乡土树种和部分新优品种。植物群落组成具有地带性植被特征,组成种类以北亚热带植物成分为主,群落外貌以常绿季相为主,穿插落叶阔叶树。群落结构多以乔—灌—草三层为主,穿插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草本、乔木一地被等植物结构,以及以乔木层为单一优势种的群落形成片林式的花树或色叶树景观。
  观察到公园内部动物种类有60余种,其中鸟类20种,包括麻雀、白头鹎、乌鸫、棕头鸦雀、白鹭等;两栖动物有5种,中华蟾蜍和黑斑侧褶蛙;昆虫10种,包括蝴蝶、蜜蜂等;鱼类有6种,包括鲢鱼和鳙鱼、麦穗鱼等;爬行类动物5种;底栖动物有螺蛳及河蚌等。经过多年的运营和不断的景观提升,梦清园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城市中心良好的动物栖息地。 公园生物栖息地改造设计+答辩PPT(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655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