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7-06-08 23:29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从70年代末开始对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专门的研究,已经从一些角度揭示了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年龄发展特征,以及部分影响因素。 20世纪70年代,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

国外从70年代末开始对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专门的研究,已经从一些角度揭示了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年龄发展特征,以及部分影响因素。 20世纪70年代,Raschke提出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Raschke,1977)。康恩等(Kahn&Anto2nuci,1980)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心和肯定。Cohen和Mckay(1984)指出,社会支持是指保护人们免受压力事件不良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Cullen(1994)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区、社会网络或从亲戚朋友获得的物质或精神帮助。Cutrona和Russell(1990)将社会支持区分为情感性支持、社会整合或网络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物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这几位学者的观点虽然都有不同的方面,但是从性质上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的支持,包括物质支持、网络支持;二是主观方面的支持,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尊重的情感支持及社会满意度。9933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李强(1998)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缓解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程虹娟(2002)从三个角度归纳了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一是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二是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三是从社会资源的作用来定义。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关于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易进 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关于儿童社会支持的系统研究,与成人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相比,国内关于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近年来国内一些有关亲子关系、家庭教养的研究对我们探讨儿童社会支持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看,目前探讨较少的问题主要有: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特点,主要支持者的作用、性质;不同支持者支持作用的相互关系,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机制,各种家庭、社会文化因素对支持者与支持功能对应关系的影响,等等 。
虽然国内外关于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在一些具体的内容方面还有差异,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包括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构成、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形式以及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方法 。
社会支持的主体结构是一个由国家支持子系统、群体支持子系统和个体支持子系统组成的结构系统。国家支持子系统的主体是政府机构,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群体支持子系统是以初级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群体。初级群体主要有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次级群体主要有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群体支持子系统是一个由初级群体支持和次级群体支持组成的结构系统。个体支持子系统是以初级社会关系和人生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个体。以初级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个体如血缘关系的个体(父母、兄弟姐妹、儿女、亲戚等)、地缘关系的个体(邻里、乡亲等)、业缘关系的个体(同事、同学、战友等)。以人生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个体如人道主义精神的援助、献爱心活动、捐赠、学雷锋做好事等个体行为。
社会支持的客体,即社会支持的接受者。对于社会支持的客体,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具有选择性的,主要指社会弱势群体;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支持应该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因此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可能是社会支持的客体。对于这两种观点,国外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支持网络应该涉及到所有需要支持的个人或群体,而国内的大多数学者将社会支持的客体界定为社会弱势群体。 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882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