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成像光谱仪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时间:2021-02-28 15:22来源:毕业论文
成像光谱仪的概念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首先提出的。根据光谱分辨率的不同,成像光谱仪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多光谱型(multi spectral)、高光谱型(hyper spectral)和超光谱型(ul

成像光谱仪的概念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首先提出的。根据光谱分辨率的不同,成像光谱仪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多光谱型(multi spectral)、高光谱型(hyper spectral)和超光谱型(ultra spectral)[9-11]。63716

多光谱型:覆盖光谱范围较宽,谱段选择在最能够反映目标辐射特征处,通常谱段范围约为10~20谱段,光谱分辨率在10-1λ数量级,适用于地带飞类以及土地使用评估,如美国Landsat卫星和法国SPOT卫星。

高光谱型:光谱覆盖范围较窄,分辨率通常在100~200谱段,光谱分辨率在10-2λ数量级内,主要用于农业、森林、矿产、土地、流域调查和海岸地区分析等领域。

超光谱型:光谱范围最窄,光谱分辨率一般在1000~10000谱段,光谱分辨率在10-3λ数量级内,可用于微粒及气体成分研究

高光谱成像是指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数量级的成像光谱技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或成像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上世纪末对地观测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之一,是本世纪初遥感的前沿技术。

早期的干涉型成像光谱仪大多是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为原型发展起来的[12],这类仪器均有一套高精度的动镜驱动系统,故称为时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Temporarily Modulated Imaging Interferometer)。在实际应用中,时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暴露出两大缺点:一是动镜要求匀速,且对倾斜、晃动要求严格;二是对于干涉图完成采样动镜需要运动一个周期,故不适合快速变化光谱测量[13]。

90年代以来,随着面阵探测器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空间调制干涉成像技术(Spatially Modulated Interferometery,即SMII)或数字阵列扫描干涉光谱技术(Digital Array Scanned Imaging Interferometey,即DASI),其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有两类[14]:一类是基于变形的Sagnac棱镜为分光元件;另一类是以双折射晶体为分光元件。

空间调制成像光谱仪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抗震动能力强、实时好、波段宽,特别适合于航天航空领域。这项技术一出现,即引起了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等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外从1990年左右就开始了干涉光谱技术的研究工作[15,16],早在1993年美国就研制成功一台地基和机载两用三角共路型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样机,1996年美国SAIC(Science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公司提出并完成了“高通量干涉成像光谱仪”的设计制造,2000年7月,美国成功发射一颗搭载Sagnac型成像光谱仪的MightySatⅡ卫星。

我国在该领域开展研究起步较晚,1997年,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光学研究室提出了“双角反射体分束空间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原理模型,并得到了初步实验结果,199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设计并研究出三角共路型(Sagnac型)干涉(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原理样机,进行了信噪比分析等相关的理论研究,完成了实验室及外场模拟扫描实验。论文网

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主要有:美国佛罗里达工学院和夏威夷大学基于Sagnac干涉仪的空间调试干涉成像光谱仪;美国华盛顿大学基于双折射元件研制的数字阵列扫描干涉仪;英国生安德鲁斯大学基于Wollaston棱镜的空间调制成像光谱仪;日本大阪大学基于Savat plate的多通道红外空间调制成像光谱仪;西安光机所基于变形的Sagnac型干涉成像光谱仪研制出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

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搭载的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承担研制的干涉成像光谱仪和CCD立体相机。该所研制的干涉成像光谱仪将承担寻找和分析月表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任务。 成像光谱仪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7040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