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时间:2017-04-27 11:41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先进现代化大型温室中,所有的环境因子的监测、传感、调控均实现了自动控制,由计算机进行综合管理。并且所控制的环境因子范围比较广,从温室内的环境状况到室外的气候特

国外先进现代化大型温室中,所有的环境因子的监测、传感、调控均实现了自动控制,由计算机进行综合管理。并且所控制的环境因子范围比较广,从温室内的环境状况到室外的气候特征,从生物体生长的活体信息到果实的性状,都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数据采集到,并通过分析,来实现对温室环境综合控制。70年代中期,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将微机用于农业环境监控系统中。1986年日本已有几百台、荷兰有近千台微机用于温室控制管理。日本实行了用计算机对温度、湿度、CO₂度等进行控制调节,该系统能够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和室外环境状况等来自动控制天窗开关、加温降温设备开关,并自动记录并储存温室环境因子的数据、设施的工作状况,并能以图形的形式打印。该系统工作性能好、灵敏度高、工作稳定、对环境调控能力强。韩国为扩大生产规模及降低生产费用,温室内设置了一些控制环境因子的自动化装置,由于有些自动化装置需靠人们根据经验进行控制,因此没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另外,软件的开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7751
自70年代后期以来,温室技术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80年代后引进了一批温室成套设备,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消化和吸收,我国的温室环境控制研究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温室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及控制技术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温室综合控制及软件系统开发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1979年我国开始从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了四十多套大中型现代化温室。引进的温室与我国传统温室比较,其空间大,便于进行机械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对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温室生产经验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引进温室一般是按照外国气候条件设计的相关系统,其规模与体积、能耗比、适应性等使用性能并不理想,而且温室价格和运行成本都很高,另一方面国内发展农业的“低投入”模式和农产品的低价位与国外差距较大,其经济效益一直不容乐观。
因此,发展温室不能只依靠引进。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对温室系统中温度、湿度和营养液浓度等等单项环境因子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郑学坚首先用微型单板机进行控制人工光源气候箱环境生态因子寻优试验,提出了登山法优化生物环境指标的思路,后来用Z-84微型机控制温室的软硬件实施方案的模拟实验,取得满意的结果。 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58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