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国内外微胶囊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18-12-22 21:59来源:毕业论文
微胶囊概述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液体、固体,甚至是气体物质进行包裹,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小粒子的技术,包囊的过程即为微胶囊化,所

微胶囊概述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液体、固体,甚至是气体物质进行包裹,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小粒子的技术,包囊的过程即为微胶囊化,所形成的微小粒子称为微胶囊。31830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大西洋海岸渔业公司提出制备鱼肝油一明胶微囊的方法,40年代末美国学者Wurseter利用机械方法制备微胶囊,并成功用于药物包衣,至今人们仍把空气悬浮法称为Wurseter法。1950年通用邓洛普公司提出双层锐孔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微胶囊的专利,从此各种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层出不穷。1957年穆尔企业提出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50年代微胶囊技术取得最大成果的是美国NCR公司的Green,他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发明了相分离复合凝聚法制备含油的明胶微胶囊,并用于制备无碳复写纸,取得巨大成功。60年代,兴起了用许多高分子聚合反应为基础的化学方法制备微胶囊,其中以界面聚合反应最为成功。1962年联合碳化物公司提出根据原位聚合法在气相中制备微囊的专利。1967年美国西南研究院提出在气态介质中进行原位微胶囊化。70年代微胶囊制备技术日益成熟,多用于微囊化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样简单的单层微囊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混合胶的微囊、双层微囊、三层微囊等的研究显见报端。随着20世纪80年代Lim等教授[1]发明的由海藻酸钙一聚赖氨酸一海藻酸钙(APA)构成的“三明治”式结构微胶囊的问世以来,由APA制备免疫隔离微胶囊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然后李崇辉等 [2]用Sun教授的方法研究包裹微囊大鼠胰岛和胰岛素分泌细胞系,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腹腔,结果表明该APA微囊化胰岛细胞移植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免疫隔离作用。论文网
微胶囊技术可以实现以下目的。①保护芯材,即有效地防止外界环境因素对芯材的破坏等不良影响,例如pH值、氧气、湿度、热、光和其他物质等破坏芯材;②隔离不相容组分,阻止各成分之间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提高各自的稳定性,使品质保持时间更持久;③控制释放,能人为而有效地控制芯材的释放,使芯材原有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④在食品工业领域,微胶囊技术能够屏蔽道和气,掩盖芯材的异,改善芯材的口感和觉,使其“良药不苦口、美食更佳”;⑤改变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将液体或半固体的流质体转化为自由流动的固体粉末,便于贮藏和运输等。正是由于微胶囊技术具有以上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工业、烟草加工业、纺织工业、造纸行业、生物技术领域、医药领域、农牧业等各个领域。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关于微胶囊技术更多的研究致力于食品、医药行业的实际应用,例如邹理明[3]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经过复凝聚法摸索制得以香水为芯材的微胶囊,这种产品有利于香水分子的持续以及缓慢释放。王毅超等 [4]制备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为芯材的微球,保证疫苗不易受到人体消化道内的酸性及各种酶类物质的破坏而失活,从而到指定位点发挥其作用。崔云龙[5]发明的专利靶向益生菌的微胶囊采用转谷氨酰胺酶交联的蛋白质、氢化油脂、海藻酸钠等材料通过三次包埋作用,延长益生菌在室温条件的存活时间、及胃液对益生菌的损伤,使其安全到达肠道等器官,起到靶向释放的疗效。通过以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我们发现壁材的选择对于微胶囊技术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
微胶囊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微胶囊造粒原理的不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化学法;(2)物理法;(3)物理化学法。 国内外微胶囊技术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2812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