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互联网金融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18-10-22 21:40来源:毕业论文
近年来,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其中,移动支付、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扮演重要角色,信息技术的支撑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

近年来,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其中,移动支付、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扮演重要角色,信息技术的支撑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造成多方面影响。主要有:1、由于网络理财、信贷的产生,客户的投资与融资需求更容易的到满足,不需要经过传统的渠道——银行就能够完成投、融资,多渠道的投融资模式的出现使得“脱媒”趋势愈加明显。2、互联网金融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如转账、缴费、信用卡还款等涵盖日常生活需求的金融服务,这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商业银行提供金融产品的角色,造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类客户开始流失。3、互联网金融相对于银行来说融资成本较低,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多样化和高灵活度的优势下,商业银行相对来说融资成本更高,互联网金融将挤占银行存款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形成了挑战。4、随着经济形势的变换,人们的理财意识开始唤醒,客户对存款利率提出更高要求,银行稳健但是较低的存款利率不能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货币时间成本需求。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面对广大客户群体金融消费意识和行为的改变,商业银行不得不直面挑战勇于创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改革迫在眉睫。29478
金融体系中,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给金融风险出现了新的特点,这种情况的出现给金融行业的治理和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谢平、尹龙(2001)[1]提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在社会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货币形态的改变和金融组织结构的不断改变,传统的货币供求理论己经无法解释电子货币的现象,从而导致了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等的一系列演进。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在07年以来,尤其是2012年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谢平、邹传伟(2012)[2]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定义,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从传统银行等金融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介和市场过渡到无金融中介和市场的组织形式。论文网
曹胜(2014)[3]认为“互联网+商业银行”经历三个阶段:一是90年代初,此时网上银行开始兴起。二是经过多年的波动发展,2008年网络支付格局较为稳定。三是2013年第三方支付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惊人,渐渐占据商业银行在金融业的市场,相关学者前瞻到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替代风险。无独有偶,郝身永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获得迅猛发展,模式推陈出新,当之无愧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
卞进,郭建鸾(2016)[4]通过协同理论模型实证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协同程度较低,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表现为竞争关系,极大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和发展方向。邱峰(2015)[5]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银行金融服务供求出现断层。他解释道:由于商业银行创新成本、难度大,传统的财富积累渠道有限,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能精准投放。相反,互联网金融门槛低、效率高、创新快、品种多特点容易得到年轻人青睐,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减弱了银行金融中介的地位、银行收入来源受到侵蚀。
在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上,张萨赫(2015)[6]通过对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并且以阿里巴巴为例指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存在负面影响。同时认可该观点的还有赵可和邱勋。赵可(2014)[7]提出商业银行的部分存款资金不会回流到银行系统,主要原因是漏出效应的存在,所以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具有分流效应,银行活期存款流失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邱勋(2013)[8]通过分析余额宝案例,得出由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是因为互联网销售基金给商业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带来冲击。 互联网金融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2474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