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

时间:2016-12-18 20:45来源:毕业论文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在全球正担忧着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今天,新能源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更是广受大众瞩目。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在全球正担忧着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今天,新能源的发展和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更是广受大众瞩目。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除汽车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较低,全世界范围内,目前约有超过40万辆的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的天然气汽车。我国从 2001 年开始,国家“863”项目投入 20 亿元主要做电动汽车研发,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 3000 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目前共有160余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2项。我们国家发展电动汽车有相当好的基础。生产电动汽车关键的三个组成部分:电池、电机、电控。首先我国电池是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 25%的份额。但目前主要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转向动力电池的生产。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产业化能力,锂离子动力电池功率密度从 2001年的491瓦/千克提高到2008年的2500瓦/千克,增加了5倍多,循环寿命达1000次左右。此外,动力电池企业的投入也大大加强,2009年底国内车用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分别超过1.4亿瓦时和9亿瓦时,2010年底有望分别提高到3.6亿瓦时和40亿瓦时以上。在车用电机方面,我国是工业电机生产大国,有较强的电机技术基础,节能汽车整车已进入到规模化应用阶段,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就有混合动力性汽车生产上市。我国的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得到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形成网络雏形。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试点城市建设充电站、充电桩也初具规模。
2、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从必然性上看,新能源汽车回应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的挑战。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8.5亿辆,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55%,排放15%的二氧化碳。2050年预计全球汽车保有量达30亿辆,那时按100 亿人算,每千人300 辆车,如果保持目前石油消耗总量不变,同时二氧化碳降低50%以满足温控两度的目标,单车的石油消耗必须降低4倍,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6倍,也就是说,现有的内燃机动力汽车渐进式的技术改进没法满足这一目标,需要汽车产业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来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现在看汽车产业有两个方向实现变革:一是驱动方式,主要由传统的汽柴油的内燃机驱动改用替代燃料、纯电驱动以及氢燃料;另一个是控制方式,以人为主的汽车控制更加智能化,甚至可以远程信息控制。结合这两个方面,以四个电驱动的轮子加上计算机控制的模式,和现在的汽车有非常大的变化,而且能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即零排放,零化石燃料,零交通事故,零交通堵塞。前两个通过驱动方式的变化实现,后两个通过智能控制和远程信息控制来实现。这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两个方面:一是替代燃料的系统。采用生物燃料、煤基燃料及天燃气来替代传统的汽柴油的技术路线,部分技术已实现;另外一个就是比较根本性或革命性的燃料系统变革:纯电驱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从技术来看电动汽车并没有碳减排的效果, 但是为未来碳减排技术应用提供一个前提,就说我们从每辆单车的碳排放的治理集中到上一个环节,就是发电环节碳排放的治理和控制。另外未来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这些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会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碳排放的程度, 实际也是给出电动汽车回应前面两个挑战的发展前景,是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 个有效的手段。 在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中, 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过渡,这中间有不同技术组合方案,如低混合动力、中混合动力、强混合动力,低混节油 7%,中混节油 20%, 强混节油 30%。不同技术的组合趋向于纯电动汽车的方向发展,并且越靠近纯电动汽车节油效果越好,所以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长期远景目标和近期具体技术方案的结合。4520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125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