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电视纪录片建构国家形象的认同研究(4)

时间:2021-07-17 08:29来源:毕业论文
通过上述对国家形象的界定,笔者获得以下几点认知:首先,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并不能简单将其与国家本身的物化的实体相等,而是存在了客

通过上述对国家形象的界定,笔者获得以下几点认知:首先,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并不能简单将其与国家本身的物化的实体相等,而是存在了客观与主观的交融。其次,主观的国家形象来自于受众自身,这部分受众包括国内与国外。受众眼中的国家形象是由国家在国内国外所体现的面貌、所施行的行为、所占据的地位以及国家内部的具体事件和成果在受众眼中经过解读后的形象。再次,国家形象具有能动力,是国家软实力一部分,健康的国家形象将对有国家对内对外的长足发展有推动作用。最后,国家形象是能够建构的,是能够通过对形象自身和对受众解读的引导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建构的。因此,在综合考虑下,本论文将采用管文虎对国家形象的界定。

2.2  电视纪录片的定义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素材为真实的现实的生活,通过对真人真事的艺术加工、展现,以真实为基础、本质,诱人深思的电视或者电影形式。而电影是从纪录片的创作中诞生的。“纪录片”一词是由英国约翰·格里尔逊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首用,并将它定义作“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处理”。它属于基于事实的“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形式。

上世纪末,杨伟光对电视纪录片有明确界定,他认为电视纪录片是以摄像或摄影的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事件等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的审美享受的电视作品。 

钟大年认为电视纪录片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学者们在对电视纪录片进行概念界定时,都不可避免地提及电视纪录片的纪实属性,即真实,非虚构。其次是电视纪录片于真实属性上的艺术性改造。前者成为电视纪录片的最基本属性,后者则是纪录片作为视听影像作品,在创作人员进行创作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的艺术特质。任何纪录片都应遵循以真实为基础的原则,而不可规避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属性。

2.3  电视纪录片建构国家形象的能力及使命

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上线后曾播送以《舌尖上的中国》、《故宫100》等为代表的多部纪录片,在此之前一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相关政策推动纪录片产业发展,同年1月,中国国家形象片首登纽约时代广场大荧幕,以每天三百次每小时十五次的频率播送,之后,不同题材的中国形象片以及城市宣传片陆续登上国际化都市大荧幕。2015年6月,以介绍中国云南省会城市昆明的30秒城市宣传片登陆纽约时代广场之后,英国路透社在其网站上刊出文章《昆明——中国西南一座迷人的春天之城》,继此,2016年2月,昆明形象又出现在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中国新年》的第二集中,展现昆明翠湖与斗南花市的冬日暖阳。当下,电视纪录片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拥有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电视纪录片以记录真实为基础,以非虚构的人事为表现对象,这样近似于新闻纪实的属性基础天然地提供了电视纪录片建构国家形象的先决条件。真实,客观的人、事、物的展现是对于一个国家立体的饱满的形象的全面表达,完整的国家形象不应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全面描述。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作为大众媒介的纪录片又具有良好的传播特性,以视听为手段,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便于受众接受,相对于以图文为主的报刊杂志更有利于向数量较多的、分布较广的、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传播国家形象。 电视纪录片建构国家形象的认同研究(4):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782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