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影视类粉丝文化生产的传播学解读(2)

时间:2020-07-31 21:04来源:毕业论文
(一) 粉丝的概念 偶像崇拜,这个概念来自西方宗教绘画中的圣像及圣物,流行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多用于指代被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追星族亦及迷

(一) 粉丝的概念

“偶像崇拜”,这个概念来自西方宗教绘画中的圣像及圣物,流行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多用于指代被青少年群体特别是“追星族”亦及“迷”崇拜的大众偶像。学者亨利珍肯于1992年《文本的偷猎者》一书中,从传播理论的受众论的出发点指出,迷是“狂热的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介技术不断更迭,这一词条逐渐被一个后起之秀粉丝所取代。对于“粉丝”概念的论述,却有诸多不同的理解。国外学者朱莉·詹森认为,粉丝是病态、狂乱、盲从的受众群体。他们是歇斯底里地对着演员、歌手狂叫的大众;他们受媒体影响严重,并且与名人之间有幻想般的联系;他们是心神不宁的孤独者,精神错乱、丧失理智、没有自我、逃避现实。而詹金斯站在主动性的角度认为,粉丝可以通过多次“重读”文本,将媒介文本与日常生活相联。由此看来,粉丝的主动性体现在他们对特殊类型文本的特殊接收方式上。

自2005年“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一批电视选秀节目火热时起,国内就开始了对“粉丝”的研究。而“超级女声”也成为中国传播学者研究粉丝文化的典型案例,主要对其传播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到2006年以后,有关粉丝的内容开始正式刊登在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期刊上。与外国传播学者观点相似,国内传播学者对于粉丝概念的界定也经历了从“病态症候群”到“主动参与、消费文本的参与者”的转变,并开始从主动受众角度理解粉丝。国内学者主要从受众角度、社会学角度、经济学角度这三大角度对粉丝进行深入研究。而由于我国学者在研究粉丝现象时主要是对国外文献的引述,研究主题普遍停留在对粉丝现象的描述上,所以,至今为止,并没有形成相关理论。对于粉丝的概念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二) 影视类粉丝文化的概念

粉丝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从粉丝的客体分类,可将粉丝分为电视剧粉丝、电影粉丝、动漫粉丝、游戏粉丝等。本文选择其中的电视剧、电影粉丝来进行分析。

电视剧、电影粉丝统称为影视类粉丝。他们同其它粉丝群体一样,是围绕相关的粉都(粉丝崇拜的对象、客体),并通过有组织的传播行为参与粉都客体的构建和群体标签的建构来满足心理需求的个人和群体的总称。在这里,影视类粉丝的粉都便是由国内外生产的电视剧及电影。由于影视通过电视、网络媒介的播放,因而其独特的镜像功能也制造了大量的“镜像粉丝”。

影视类粉丝作为粉丝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借助的是网络这一媒介,以积极参与、互动且干预影视剧信息传播过程的方式对原文本施加影响。他们依附于媒介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形成了大众亚文化形式——影视类粉丝文化。他们以各影视作品为原文本,通过网络媒介交流相关信息,制作与影视作品有关的音视频、图片、小说等,在文本再生产的进程中,传达了本粉丝社区的独特思想和文化,形成集体意识,亦即下文即将提到的“粉丝文化认同”。影视类粉丝文化的形成,也验证了麦克卢汉“重归部落化”的言论[2]。

下文将以美剧粉丝群体及其文化生产为例,进行分析。

三 美剧粉丝文化成因

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文化全球化已渐趋成熟,近年来,在中国也悄然兴起了一股“美剧热”。美剧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地上”到“地下”再到“地上”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打开电视看译制剧;第二阶段,打开电脑(碟机)看盗版光盘;第三阶段,打开电脑从互联网下载或在线观看盗版视频;第四阶段,在线观看已授权视频[3]。而第三阶段的行为是中国年轻观众近年来观看美剧的主要方式。即使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这并不阻碍美剧成为互联网传播影视类内容的新宠儿。随之在中国市场形成的“美剧粉丝群”,也开始利用网络的自助性、互动性进行美剧的内容共享与情感交流,在线上交流中,这批美剧粉丝群体体会到归属感、认同感。整体看来,美剧的网络传播模式让受众从“受者”向“传者”转变,在此过程中,聚集成氛围浓厚的美剧粉丝文化圈。总体说来,美剧的粉丝文化成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影视类粉丝文化生产的传播学解读(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572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