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弹幕视频的特点及其发展策略探析(3)

时间:2020-05-30 17:28来源:毕业论文
弹幕视频的社交互动性体现在受众与视频间、受众与受众间的互动。弹幕视频将评论与视频二者融合在一起。评论成为一种即刻行为,观众在观看视频时能

弹幕视频的社交互动性体现在受众与视频间、受众与受众间的互动。“弹幕视频将评论与视频二者融合在一起。评论成为一种即刻行为,观众在观看视频时能够就某一内容做出瞬时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做到观众与视频内容的互动。”  当用户在观看视频内容时会看到到屏幕中出现的弹幕内容,还可以随时随地对其他用户发布的弹幕进行评论。用户也能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和其观众一起来探讨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达成了视频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弹幕视频仿佛提供了一个互动的社交平台,观看视频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与他人的共同分享,这样,就消除了观众独自观看视频时的孤独感。同时,观众既是弹幕视频的接收者也是弹幕视频的制作者和参与者。

(二)反馈即时性

“传播学家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德弗勒模式克服了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填补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越发切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德弗勒模式告诉我们传播过程中反馈的重要性,弹幕视频充分体现了反馈的即时性。

传统视频的评论与视频是分离的。观众只有在观看完视频后,才能发表评论,而且评论只能按照发表的先后排序。传统的评论方式下,信息的反馈是延时的,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评论与视频内容往往会产生时滞性。如发现视频中三分二十秒处的情节很搞笑,但也只能在看完整个视频后才能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发表类似评论:“视频三分二十秒处好搞笑啊”。看到评论的观众想要分享笑点,还要回看同一时段的视频,才能体其笑点。然而,“弹幕”的观看者则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就能分享“弹幕”评论,发布者也能即时获得反馈。

(三)针对性与解释补充

观众观看弹幕视频时,可针对视频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画面或细节如主人公的穿着打扮、场景布置、背景音乐、台词等发表评论弹幕。评论细致入微,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传统视频只有当用户看完整个视频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评论。观众不可能对每一细节发表评论,因此,传统视频的评论针对性不强。即便一些评论是针对部分细节的,但这些评论也是建立在对整个视频内容的理解上得出的。

  与弹幕视频的针对性特点相似,弹幕视频还具有解释性功能。观看视频的时,观看者可能不知道视频节目的相关知识、背景或音乐的名称、出处等,尤其观看未翻译的外国作品视频时,这类问题可能更多。因此,一些好心的弹幕爱好者会利用弹幕充当字幕(帮助翻译),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说。遇到科技类视频节目时,弹幕中的“科普君”会发布弹幕介绍某些情节和内容,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视频内容和节目笑点等。

各具特色的弹幕与视频内容恰当结合也是对原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观众发布弹幕对原有视频内容进行解说、重构、颠覆、恶搞等,使得视频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涵,也可以视为对视频内容的曲解或恶搞源Z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互联网流行的“空耳君”也被弹幕爱好者用来制作“空耳弹幕”。“空耳”一次来源于日语,意为幻听。后来逐渐转义为取一句话相似的读音,造出与原话相似的另一句话,以达到恶搞或双关目的的文字游戏。

(四)表达方式多样化

弹幕视频之所以受到追捧,主要是因为弹幕视频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观众发表弹幕评论不受时空限制,可选择评论字幕排列的样式,字幕的出现方式及出现位置,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等。 弹幕视频的特点及其发展策略探析(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5332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