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贾樟柯电影的美学特征研究(3)

时间:2016-12-27 13:17来源:毕业论文
《世界》是贾樟柯在国内公映的第一部作品,之前的作品从未在国内上映,因为那时国内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并认可他,踏上家乡的土地,却觉得很孤独 ,


《世界》是贾樟柯在国内公映的第一部作品,之前的作品从未在国内上映,因为那时国内并没有多少人了解并认可他,“踏上家乡的土地,却觉得很孤独” ,这是当时贾樟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但当国内体制慢慢接受慢慢包容第751代导演时,他与其他第751代导演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电影风格,不一样的电影视角,不一样的对电影的理解,不一样的对电影的感悟……在他的电影中所展现出的纪实拍摄风格、还原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物、审视社会问题等等特点是我们在以前并未感受到的。
二、贾樟柯电影中的美学特征
电影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重点研究了电影中的一切艺术美学。电影的美学特征即电影这门艺术在美学范畴内的欣赏点。贾樟柯的电影中包含了众多美学特征,但逼真性,假定性,造型性,综合性四个美学特征尤为突出,也正是因为这些美学特征使贾樟柯的电影呈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逼真性表达出真实感受
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所有艺术的基本要求。所有的艺术生活都具有逼真性,虽然不能与现实画上等号,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切艺术也都在追求逼真性的内在走向,贾樟柯在其电影中运用逼真性表达了他的真实感受。
在贾樟柯的电影当中,小偷、草台班子演员、下岗职工子弟、农民工等各种各样的主人公在《小武》、《站台》、《任逍遥》、《三峡好人》等作品中登台亮相,选择这些人物恰恰包涵了导演对逼真性的理解。我们都知道贾樟柯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导演,从汾阳县城到太原市,再到北京,这一路走来,使得他生活感悟与别人不尽相同,贾樟柯的脑海与记忆中时常浮现这些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大众、芸芸众生,他希望用自己的镜头去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状态,他希望观众能够在他的电影中感觉到一种逼真感,一种具体的形象性,而不是用电影将观众带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奇幻的世界里。
贾樟柯大胆地起用了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像他文学系的同学兼朋友王宏伟,与他默契合作多次而且成为眷属的舞蹈老师赵涛,还有贾樟柯的表弟韩三明,他们都曾在贾樟柯电影中扮演主角。除了主要演员,群众演员更是直接从生活中找,他们在贾樟柯许多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影像,比专业演员的演出效果还要好,这也恰恰充分证明了逼真性在贾樟柯电影中的纯熟运用。贾樟柯在影片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还原人物、还原时间、还原地点、还原故事,正因如此,贾樟柯常常根据儿时记忆片段或是如今现实生活亲自创作剧本,要求所有演员都尽量本色演出,最大程度的还原真实,导演与剧本的完美结合使他的电影显得如此真实逼真。
选择角色和演员的独特性,凸显了贾樟柯电影中的逼真性,也使贾樟柯与众不同,加之剧本由导演亲自创作这一天然优势,不仅使贾樟柯在其电影中透彻地表达了其真实感受,也使贾樟柯的电影更加接近他想向观众呈现的真实。
(二)假定性诠释了独特意境
电影的假定性又指电影的超现实特性。事实上,假定性存在于大家已知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而美学中的假定性还可以细分为影像的假定性、声音的假定性、时空的假定性。贾樟柯在其电影中运用假定性实现了众多声画跳跃。
影像的假定性是指电影展现出来的影像会随着拍摄角度的不同以及光线色彩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也呈现出来不同的效果。在他的电影中有很多山西农村中不修边幅的瓦房、土路、小贩、民众……这些一直在贾樟柯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所以他想用自己的镜头把这些影像记录下来,用一种纪实的美学方式来拍摄那些有着五杂陈、酸甜苦751的社会底层人民和那些破旧不堪、土里土气的乡镇景象。他的剧本中几乎没有上层社会的展现,大多数角色都来自社会底层,他的镜头中极少出现极亮的色调,大多是在暗沉沉灰蒙蒙的光线色彩下拍摄,这些都是贾樟柯用影像的假定性渲染他电影独特的色彩。 贾樟柯电影的美学特征研究(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5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