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浅析青春励志剧的创作模式以“青春三部曲”为例(3)

时间:2016-12-25 13:00来源:毕业论文
(一)主题与内容的励志性 有人说一部电视剧,主题是统摄全局的灵魂,只有弄清楚了全剧的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与表现手法。 的确,青


(一)主题与内容的励志性
有人说“一部电视剧,主题是统摄全局的灵魂,只有弄清楚了全剧的主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与表现手法”。 的确,青春励志剧打破了以往电视剧类型的传统模式,加入励志的元素,以积极向上、拼搏奋斗为主基调。在内容方面,除了爱情,青春励志剧中还融入了友情、亲情及事业等,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贴近生活的故事内容并没有使观众感到乏,反而觉得新鲜亲切。在选材方面,励志剧一般选择当下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选择能够反映这个时代里的高压力人群生活的现实主义素材,直面现实并传递正面立意给受众,引起群体共鸣进而达到收视狂潮。
无论是《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还是《北京青年》,都以“80后”的情感生活和奋斗历程为主线,聚焦现实与理想、理智与情感、个性与自由、叛逆与妥协等社会热点问题,表现了刚刚踏入社会的“80后”群体所面临的种种压力与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例如2007年被人们所熟知的《奋斗》。该剧围绕一批北京的“80后”,刻画了751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通过奋斗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故事,通过对剧中年轻人苦闷、焦虑、浮躁等各种情感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刚刚踏入社会的“80后”群体在奋斗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剧中人物的情感经历和奋斗历程,无论是在校园里彷徨迷茫的青年人,还是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公司职员,亦或是刚刚组建家庭的“小两口”,都在剧中得到了强烈的共鸣,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使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在迷茫彷徨的时候,找到了生活的标杆,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二)人物塑造的导师化
励志剧节奏明快,立意表达直接,其人物设置也具有与其相符的特点。
青春励志剧中并没有传统电视剧中的好人和坏人,它所展现的是自我的战争,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励志剧中不可缺少的是具有精神导师性质的功能化人物角色。精神导师是整部励志剧励志精神的输出点,他会在角色,包括观众对前途产生迷茫的时候,适时的给出前进的方向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从而完成励志剧的价值观输出,达到励志精神传达的目的。可以说,励志导师激励的是剧中人,同时也激励着看剧的我们。
以《奋斗》为例,剧中陆涛的父亲徐志森经常以一种过来人和父亲的身份,对陆涛进行精神励志。例如徐志森教陆涛开车是时候,徐志森说:“你看到我怎么开了吧,你不要管这车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这和开车没有关系,你只要记得一样,遇到状况,就踩刹车。”五分钟后,陆涛成功的把那辆豪华的奥迪A8撞到了路牌上,吓的一句话也不敢说,徐志森也利用了这个机会说了一段非常有说服力的话“并不是你有把握的事就是很明确的,你觉得你会开了,但有时候形势会差强人意,你懂吗?你要学会避免失控。失控我一再强调,失控那是最坏的情况,因为谁也不知道失控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开车是这样,做生意也是这样,在不清楚周围情况的时候就要刹车,随时刹车!”
当然,精神导师并不是指唯一的一个人,也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当角色或者观众困惑迷茫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对其加以分析和引导的角色,都可以被看做是精神导师的功能化角色。而这,也是青春励志剧角色设置的一个必然特征。
(三)情节冲突的多样化
冲突是戏剧的灵魂,矛盾冲突的意蕴决定着作品的质量,电视剧也是如此。一般认为的戏剧冲突有三类,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内心冲突。电视剧因其所具有的视听特色,往往更善于表现前两种类型的冲突。而励志剧和一般电视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励志剧中虽然也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来推进故事,但励志剧全剧最为核心的矛盾是主人公内心的冲突。励志剧着力表现的是弱势群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通过主角内心斗争的胜利,使得观众获得一样的勇气,进而去战胜自己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催人奋进。 浅析青春励志剧的创作模式以“青春三部曲”为例(3):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5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