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20世纪90年代后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变化与社会背景(2)

时间:2018-04-15 14:29来源:毕业论文
因此,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从影视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考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通过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外貌、性格特征


因此,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从影视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考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通过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外貌、性格特征等的比较,试分析近年来其形象的变化之处。本论文分别归纳总结了华人男性形象、华人女性形象以及儿童形像,以此寻求近年来不同性别形象的变化特征和他们现实社会地位变化的相关之处,希望用客观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华人形象问题,并为华人形象如何走出一直以来的扭曲和丑化、甚至被刻板化的思文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章  20世纪90年代后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概述
    好莱坞电影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华人形象的刻画,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期。早期的“黄祸”形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到了近代,电影中的华人不再是一概的妖魔形像,而是变得更加中性及正面化;即使是反派角色其外形也更加得体更多元化。
第一节 文化研究视野下符号化的华人形象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以全球为市场的好莱坞,正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好莱坞影片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能体现新兴中国的形象。一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我们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商业电影中,出现很多代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形象,有的形象是很早就有的,有的则是新出现的。如“功夫”,从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开始,到成龙的《红番区》,再到李连杰,“功夫”早已经成为好莱坞的中国标志。还有“唐人街”,唐人街作为华人在美国主要的居住地,在好莱坞电影中时常出现。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唐人街常被描写成充满血腥恐怖、肮脏卑劣、邪恶、神秘、充满犯罪的非现实的华人聚居地,并在后来的电视电影中不断被强化。还有中国的城市和自然风光,很多好莱坞的大制作,将叙事的背景放在了中国的大城市,如《碟中谍3》、《007:天幕坠落》的上海;《杀死比尔》中的北京;《星战前传3》选择在广西桂林拍摄了喀斯特地貌等等。
好莱坞电影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华人形象的刻画,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默片时代。美国于1894年拍摄了一部近半小时的默片《华人洗衣铺》,展示了一中国男子如何想方设法的逃离爱尔兰警察的追捕,情节十分荒诞。
    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拖地辫子、瓜皮小帽和肮脏恶心的长指甲等令人作呕的特征常常被无限夸大,其形象一开始便具有漫画性与猎奇性的特点。而华人聚居的唐人街,也是美国媒体嘲笑和丑化的重点,在早期的电影中,唐人街充斥着赌博、妓女、鸦片、走私、黑帮等种种犯罪要素,是滋生罪恶的场所。如《不怕死》中,讲述了一位美国人受邀在旧金山的唐人街查找绑票贩毒集团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华人多为相貌猥琐之流,女的缠足,男的抽鸦片,干着种种偷鸡摸狗的勾当,其中最多见的便是鸦片贩子,贩毒点就设在唐人街华人开的花店中。片中还有这样的镜头:“罗克行走在一群小脚华人妇女群中,抓住一个戴瓜皮帽的华人老汉的小辫子,随后玩弄着他的长指甲。”上个世纪20年,美国纽约放映的影片《红灯笼》和《初生》中描写的是:“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人们随地吃喝,打牌赌博,吸食鸦片,逛妓院等各种夸大的丑态。”同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大银幕上出现了许多以大城市的唐人街为背景的谋杀剧,这是把中国描绘成罪恶之源的顶点。
    从那以来,这一丑恶而富有特色的形象被各种类型的电影广泛使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龙年》仍未脱离这个框架。如同当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所言:“对普通美国人而言,中国人是一个吃老鼠和蝎子的民族,中国是所在白人会受绑匪虐待和谋杀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当中国人出现在银幕上时,他们总被描绘成瘾君子、赌徒、谋杀犯,总而言之坏事满身。” 20世纪90年代后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变化与社会背景(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33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