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朱淑真诗词中的梨花(2)

时间:2020-08-27 09:15来源:毕业论文
梨花进入作品中最初是以果实的形态,所以描写多为梨,如庾信的《奉梨》诗:接枝秋转脆,含情落更香。擎置仙人掌,应添瑞露浆。描绘的是梨的美,此

梨花进入作品中最初是以果实的形态,所以描写多为“梨”,如庾信的《奉梨》诗:“接枝秋转脆,含情落更香。擎置仙人掌,应添瑞露浆。”描绘的是梨的美,此时的梨还未融入人的情感和审美。自南北朝之后,梨花便以其淡雅之色、清香之以及秀而不媚的外形频频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审美体验在唐宋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3]梨花开放在春分后,与节日寒食、清明相连,于是梨花出现在诗词中多于这两个节日密切联系,在朱淑真词《生查子》中显明的表露出了词的写作时间“寒食不多时。”而正因为这特殊的时间关系,于是梨花便具有了离别悲哀的意,杨万里《寒食上冢》中“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表现出了这一层悲哀之意。除了流露出的哀悼之情外,清明之时亦是赏春的好时节,于是梨花也与春日的美景联系起来了。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中“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描绘了清明时节踏青的美丽景致。到了宋代,这个爱花的社会,女性对于花那种自然的敏感,加深了女性与花的同境同感。加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的平等意识的觉醒和对女性教育的重视,逐渐疏离于传统礼教的宋代女性词人,具有自信、潇洒、豪放以及追求人格独立的有别于传统女性的独特美。[4]

朱淑真有关于梨花意象的诗词中,显明的表露了词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缘由。朱淑真的诗词中,“况天气、妆点清明”《月华清·梨花》,“寒食不多时”《生查子》,“须到年年寒食夜”《梨花》以及“寒食梨花新月夜”《伤别》等都直接点明了梨花开放的时间和情景。当诗人看见开放的梨花,面对梨花所处的环境,触景生情,联想到自身,于是内心的伤情变转为了笔下的诗词。

《生查子》: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梨花开放之时是在“寒食”,从朱淑真这首《生查子》可以看出,梨花飘落之时是孤独寂寞的。开放之时,环境静谧无声,如深谷中般寂静空灵,却在寂静中来了一场风雨,轰轰烈烈的活着,凋落之时又是一份寂静,增添了一份平凡之美。这样的梨花,连女词人都“不忍卷帘看”了。春日开放的梨花,娇美纯洁,令人赏心悦目,如冰雪般飘落凡尘,同词人一般存活于世,是纯洁而美好的。但是命运却如此挫折,任风吹雨打,最后寂寞的凋落。梨花的一生便是词人的一生,活的姿态美丽,却经历了世俗的摧残,此刻的她“病怯罗衣薄”,连外面飘落的梨花都不忍再看。“不忍”背后,既有着对梨花的怜惜和伤感,也有对自身的自感自伤。

朱淑真的《月华清·梨花》中,可以更加清楚的看见那份如梨花般自己的影子。“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清丽的梨花雨中开放,而垂泪的美人亦在深闺中逝去生命。这个“揽衣还怯单薄”的女子,看着那一树梨花短暂的命运,想起自己的命运,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女子心情的细腻,产生了花与自己两心相知之感,两者相对互相安抚慰藉。但即使有梨花作伴又能如何呢?梨花是孤独的,诗人也是孤独的,心中依旧是一片冰凉。

诗《春霁》中“年年来到梨花日,瘦不胜衣怯杜鹃”诗人一到梨花开放的时节,想起自己的脆弱的身体,伤景伤情,内心愁苦。《伤别》中也抒发了诗人心中那份借景抒情的感伤,“寒食梨花新月夜,黄昏杨柳旧风光”在这样一个有梨花有月亮的寒食夜,诗人却只能回忆曾经的旧风光,内心的痛伤可想而知。在《无寐》中那份遇梨花开放而感伤不已的心情表现更加可感可见,“吹彻云霄夜未赊,梨花带月映纱窗”,夜晚的诗人因为看见梨花映在纱窗的影子而无眠,心中思绪渐深,伤感着自己的处境。“无奈梨花春寂寂,杜鹃声里只蹙眉”(《春夜》)月夜里的梨花开放的寂寞凄凉,如同诗人自身,思念意中人却只能独处深闺,被礼教所束缚,凭借“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恨春五首》其五) 朱淑真诗词中的梨花(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92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