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王小波《唐人故事》面面观(4)

时间:2020-07-21 20:29来源:毕业论文
王小波如此截取故事原型,盖因唐传奇本身艺术成就十分显著,成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辑录唐传奇除了《太平广记》,鲁迅辑录的《唐宋传奇

王小波如此截取故事原型,盖因唐传奇本身艺术成就十分显著,成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辑录唐传奇除了《太平广记》,鲁迅辑录的《唐宋传奇集》也为人熟知,但能从中吸取经验进行创作的,笔者以为,整个20世纪也鲜有人为之。王小波慧眼独具,于高峰上采撷精华润色自己的小说,加之个人才能的施展,创作事半功倍的茗品也就不足为奇了。唐传奇的人物刻画、结构技巧不是王小波所师法的对象,但是其想象上的奔放与充盈的诗意大大吸引了王小波的注意。重写后的故事已不复唐传奇的本来面目,而原故事的精神并未舍弃。经过王小波独特的思考与令人拍案的阐释,一种诗性精神反而得以充盈与升华,这可以说是对诗骚传统的一种接续。有别于王小波后来作品对叙事与文体的极端热忱,《唐人故事》反而成了王小波展示诗人气质的代表性文本。想是唐人故事满足了王小波的口——对趣的追求。关于这点,王小波自己也直言不讳:“我写作的起因就是:既然这世界上有趣的书是有限的,我何不去试着写几本——至于我写成了还是没写成,这是另一个问题”[6](P9)。不论是生活还是写作,对趣的追求,可以说是王小波的主要要求。

其实,这里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论题,即王小波的《唐人故事》与鲁迅的《故事新编》具有比较研究的价值。尽管王小波论及其师承时没有提到鲁迅,甚至有意回避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但《唐人故事》在某些方面与《故事新编》颇有共通之处,当然,差异也很明显。值得称道的是,王小波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运用瑰丽的想象与充满趣的诗性书写,呼应了20世纪20年代鲁迅辑录的《唐宋传奇集》和那独特创作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展示了一种文学脉络的延续,令人振奋与欣喜。关于《唐人故事》与《故事新编》的比较,已经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笔者以为仍有更深层次研究的必要,这里不作详述。

二、人物形象面观

王小波在《唐人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特殊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行动总是不合常规,可以说是对以往文学史人物形象的颠覆。那些具有强烈王小波烙印的“王二”形象系列:王二、李靖、薛嵩、王安;活泼天真追求有趣生活的女性形象系列:小胡、红线、红拂、小青等于文本中首先亮相。研究者的目光,多集中于王小波后来“时代三部曲”中的同名形象,而忽视了这些王小波早期创作的人物研究。笔者试图弥补这一缺漏,以求更为全面地展现王小波小说人物塑造之风貌。于此,将后文论及的篇目、人物一一列出:

篇名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现代王二、古代王二、昆仑奴 小胡、绝代佳人

《红线盗盒》 薛嵩 红线

《红拂夜奔》 李靖、虬髯客 红拂、李二娘、胖胖

《夜行记》 书生、和尚

《舅舅情人》 王安、皇帝 王安老婆、小青、皇后

谈到小说人物形态问题,我们不能不提及福斯特,他的《小说面面观》堪称“二十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他将人物形态进行区分,提出“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概念。所谓扁平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创作出来的”“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可以用一句话表达出来”[7](P59)。圆形人物则与之相反,是指“不能一言以蔽之地去概括”,“宛如真人那般复杂多面”[7](P61)的人物。不少学者认识到福斯特对人物分类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了“尖形人物”概念。马振芳在《小说艺术论》中指出:“其(尖形人物)突出特征具有某种超长性,带有不同程度的漫画色彩和类型性特点”[8](P34)。“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属于平面人物,“尖形人物”则是一种立体人物,鲁迅笔下的阿Q就属于尖形人物。上表中所列的人物,可根据“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尖形人物”三分法加以归类。 王小波《唐人故事》面面观(4):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567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